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陕西非遗保护动态

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大赛创意无限

三秦都市报

   鲜红色的传统剪纸、色彩艳丽惟妙惟肖的娃娃哨,面塑的维尼小熊、手工秸草编织、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图案的西瓜雕刻、能纺线织布的微型纺车和织布机……昨日,西安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大赛在西安群众艺术馆一楼两个大厅同时举行,参赛选手的每一件巧妙构思的作品都足以让人驻足欣赏。

   两个厅分别进行的是雕塑类和青少年组综合比赛。赛场内选手之间没有任何眼神交流,十指却和自己的作品传情达意。瓜果雕的选手多选择花卉,他们手握刻刀,三两下就出来一朵花瓣细腻、图案清晰的西瓜摆件。来自自弘小学的几位同学小手娴熟地拿起一枝枝漂染过的秸草,灵活地一翻一折,四五分钟,一只几何体的海螺就呈现在大家面前……

   和别的选手作品有较多传统元素不同,72岁的许阿姨面前展放的一组《午休》的面塑作品让人忍俊不禁:一家三口或坐或卧地在沙发上休息,肥腻的皮肉从窄小的内衣下钻出来。许阿姨笑着说,“生活好了,该减肥了。”她已经完成了一个白雪公主面人,正在做身着旗袍的妙龄女郎。对于自己的作品,她解释说:“时代进步了,非遗的作品也要和生活结合起来。激发更多人对非遗文化的热情

   大赛分现场制作和成品展示两部分,来自全市的150多位参赛选手除了带来两件自己的作品外,还需在一个半小时内现场展示工艺品的制作方法和过程,花馍、蓝田玉雕、泥塑、面塑、木雕、竹编选手都纷纷亮出自己的绝活。无论是年过七旬的老人,还是正在上小学的孩子,都表示是第一次走进这样的赛场。

   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升荣告诉记者,今天还将进行剪纸、刻纸类、传统女红手工技艺类比赛。他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机械化生产早已代替了手工制作,多少技艺都在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大赛让西安民间手工艺人,尤其是刚刚接触到非遗传统技艺的孩子们比拼一番,也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和交流机会,激活了这些非遗项目的活力,最关键的就是下一代重拾对这些传统手工技艺的认识,激发更多的人对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热情”。(文夏明勤/图陈烨)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