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民俗 > 临潼骊山女娲风俗

骊山女娲风俗的历史渊源(图)

西安市临潼区文化广播电视局

 

 

 

 

    骊山女娲是华夏民族的始祖之一,神话中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人类才得以生存,文明才得以延续。但是,据史料记载,11000年前,女娲氏就“继兴于丽”,姜寨遗址也出土了距今六、七千年的文物——中国最早的彩陶,上面绘有蛙(鱼)纹图案,据专家考证,这就是中华始祖女娲氏的“娲{蛙}腾图。另外,在骊山上,就建有人祖庙以祭祀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在其不远处,就有女娲谷、炼石等30余处历史遗址。在关中地区,有大量丽山女娲风俗,如:人祖庙会、过年送包子、小孩穿五毒背心、农历二月二烙饼等。等等这些,都有力地证明了女娲并非是神话中的人物,而是一个的确曾经存在,并且创造了华夏民族的人物。

    骊山女娲风俗社会生产生活的一块活化石,是母系氏族社会(姜寨遗址)生殖崇拜到饮食习俗再到长期实践生活中形成的内涵深刻的精神文明。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骊山女娲风俗已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骊山女娲风俗非物质文化。

    其基本内容有:

    1、民间节日、节气紧扣女娲传说一事,正月二十日的“补天补地”、正月初七的“人日”、正月十五的人祖庙会等。

    2、民间饮食习惯浓缩了女娲传说的物质精华,灶王爷之说,拜年送“女娲(娃)包子”,端阳节风俗、中秋拜明之说、九九重阳送糕(高)之俗。

    3、民间婚礼嫁娶习俗,丧葬习俗,生子习俗是骊山女娲风俗的突出体现。

    4、哲学,特别是太极推绎是在女娲风俗中长期积累形成的精华。同时,骊山女娲在汉字文化学和语言学方面贡献突出。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