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民间音乐 > 佳县白云山道教音乐

白云山道教音乐的基本内容

佳县人民政府

    白云山道教音乐由三部分组成,即经韵曲调、笙管音乐、打击乐。

    (一)经韵曲调:经韵曲调是道士诵经时唱的曲调,又称经歌。其内容有赞美道教教义,播扬神明灵验,祈福保安,消灾免难,施食饿鬼,超度亡魂,劝人行善,孝顺父母,忠君爱国等多类。经文多是四、五、六、七、十言古体诗及对仗工整的骈文,韵律性强,便于歌唱。
    按音乐形态区分,经韵曲调可分为讽经腔、诵诰腔和韵腔三类。
    1、讽经腔:讽经腔经文多是散文,句式长短不定,无规律,旋律性差,曲调无调式、调性和固定的音高。它只是一种腔调时高时低、高低起伏,似念似唱,间于唱念之间的曲调。如《刀兵记》、《龙虎经》等即属此类。
    2、诵诰腔:诵诰腔经文句式方正整,旋律简洁,没有衬字、衬词和拖腔,是一种词曲节奏合拍,结合紧密的经韵曲调。如《中堂赞》、《丰都咒》、《忏悔文》、《解结歌》等。
    3、韵腔:韵腔是白云山经韵曲调的精华部分。它的节奏宽广,节拍多变,旋律舒展平缓、优美动听、婉转跌宕、娓娓连绵、施腔冗长,酷似长辈对晚辈不厌其烦的谆谆教诲。这类曲调多是赞美各位尊神,描述群仙来临的。因而,具有庄严、肃穆、典雅、悠扬的风格特点。如《三教圣人赞》、《步虚》、《真武赞》就是这类曲调的典型。
    经韵曲调的调式以宫、徵最多,也有少量曲调用的是商、角、羽三种调式。其调式音阶主要是五声音阶和由五声音阶的五个正音加入偏音4或7构成的六声音阶,只有个别曲调用的是七声音阶。

    (二)笙管音乐:笙管音乐因主要乐器为笙和管子而得名,是白云山道教音乐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它除为演唱经韵曲调伴奏外,还单独演奏笙管曲牌,几乎用于一切道教活动仪式。其乐队编制是:管子、海笛各一支、笙一至数簇、小鼓、铛铛各一件,小镲、二饼子各一副。笙管曲牌使用的调式有宫、商、徵、羽四种,其中以徵调式最多,其调式音阶有五声音阶、六声音阶和七声音阶三种。其中以由五声音阶的五个正音加入偏音4构成的六声音阶最多。道士演奏笙管曲牌在清光绪年间多用本调和贝调,此后改用甲调。用甲调演奏时,管子筒音作3=bg1,海笛筒音作5=a1。笙管音乐的演奏版式有慢版、流水、紧流水三种。同一笙管曲牌,在行进中吹奏与坐吹,其旋律稍有区别;演奏者的吹奏习惯、风格、艺术水平高低不同,其旋律也有所不同。
    由于笙管音乐的主要乐器笙、管子、海笛音色清脆、明亮,曲牌古老典雅,再加上特殊的演奏环境,使这种音乐庄重、肃穆、清心悦耳、委婉细腻、文静优美,是具有浓郁宗教气氛的神韵仙乐。

    (三)打击乐:白云山道教的打击乐其他道观称铙镲牌子(以大小铙镲为主击乐器)和铛镲牌子(以铛铛、小镲为主击乐器),也属道教科仪音乐。它的乐器有大鼓、小镲、大铙、大拔、铛铛、二饼子、手铃、大小木鱼等,在特定情况下还使用大小钟、铜鼓、磬,道教称为法器。它的乐器特别,音色清脆、音量宏大,击法奇妙,既可在各项科仪活动程序的转换、连接时单独演奏,又可在经韵曲调、笙管音乐的演唱、演奏中,作为引子、间奏和尾声使用,起着加强节奏,渲染情绪,烘托宗教气氛的作用。
    经韵曲调、笙管音乐、打击乐在道教活动中常穿插、配合使用,所以,这三部分既是独立的,又是不可分割的。其乐器多混用不分,演奏时,一名道士常身兼几职,该唱时则唱,该吹时则吹,该打时则打。目前已采录记谱的经韵曲调有65首,笙管乐曲52首,打击乐曲25首,总计142首。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