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民间音乐 > 绥米唢呐

陕北绥米唢呐的保护计划

绥德县、米脂县人民政府

    目前已投入资金情况:
    1998年在创建绥德汉唢呐团的过程中,绥德县政府拨专款8万元购置相关乐器。
    对组织绥德汉唢呐团过程中的人员调查、业务开支都由有关部门财务报销;
    对参加活动唢呐艺人给予适当补贴。

    一、主要保护内容
    为了保护陕北绥米唢呐,制定十年保护计划,由县政府文体局负责组织实施,同时建立绥德县米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织领导小组,由两县文体局负责管理、检查、督促。保护计划要点如下:
    (一)静态保护
    1、进一步全面细致地开展陕北绥米唢呐的普查工作,彻底摸清陕北唢呐的发生、发展的历史沿革,以及乐班、乐手、相关乐器、乐曲的价值等全部状况;
    2、将普查所获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存档;
    3、进一步开展陕北唢呐的理论研究工作,并力图把这些研究成果编印成册。
    (二)动态保护
    1、对两县有影响的20个唢呐乐班,50名唢呐手实行重点保护;
    2、培养女子陕北唢呐手,为创建第一个女子唢呐乐班做好准备工作;
    3、从两县近一百余班唢呐乐班中,指定有辅导教学能力的二十个乐班接受培训任务,解决唢呐艺人后继无人的状况;
    4、以县上举办陕北唢呐培训班,提高唢呐手的演奏水平和多方面的艺术档次;
    5、建立陕北唢呐艺术开发公司,使陕北唢呐吹打乐进一步推向市场;
    6、每四年召开一次陕北唢呐演奏技巧和音乐创作比赛,检阅和促进陕北唢呐的传承与发展。

    二、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从1986年开始收集民间唢呐老艺人吹奏曲牌300多首;
    2、建立绥德汉唢呐团成员个人档案;
    3、从一九九八年绥德汉唢呐团建立以来,县政府有关领导经常参与过问活动情况和了解存在问题。
    4、从2003年开始编撰《绥德文库》中专门设立了《唢呐音乐卷》《陕北唢呐》专辑,由两县文化馆音乐干部担任主编;

    三、五年保护工作计划 
    2006年  全面普查陕北唢呐传统曲牌,建立四十铺镇、义合镇、崔家湾、石家湾四个吹打乐教学试点,并在这四个点上划定文化生态保护区。
    2007年  整理普查资料,在学校中开展唢呐教学,培养女子陕北唢呐乐手。
    2008年  建立业余女子陕北唢呐演出队,培养优秀的陕北唢呐演奏员。
    预期这三年里完成以下目标:1、完善普查资料,做好静态保护基础工作;2、全面普及开展学校吹打乐教学;3、创建唢呐文化生态村,组建女子陕北唢呐队,加大陕北绥米唢呐原生态保护力度;
    2009年-2010年二年使里社会和学校唢呐培训步入正规化;加强对陕北唢呐音乐的进一步研究探讨,筹建陕北绥米唢呐艺术开发公司。预期达到目标:1、编撰《陕北绥米唢呐新作品卷》;2、陕北唢呐音乐进入学校;3、唢呐产业发展起步。

    四、五年主要保障措施 
    1、建立有专家指导的以文体局局长为责任人的陕北唢呐吹打乐保护领导小组(现已建立);
    2、建立以县分管领导为负责人的陕北绥米唢呐普查工作队伍(现已建立并开始工作);
    3、建立以县政府分管县长为组长,文体局局长为副组长,各教学点与文化馆专业教师为教委委员的唢呐教学领导小组(该组织已建立)。并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搞好陕北唢呐教材编写工作(现已成立了15人组成的教材编写组);
    4、把陕北唢呐的保护和推广纳入有关单位的干部和教师的考核内容之中,并实行责任制。
    5、借助招商引资,发展陕北唢呐的文化产业;
    6、县政府每年筹集4万元以上的保护发展经费。

    五、建立机制 
    在实施五年保护计划中,要重点建立五大保护机制,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保护意识,逐步健全动态的、持续发展的保护体系,这五大机制是:
    1、以文化战略上“定向”、发展蓝图上“定位”,工作决策上“定项”,领导班子内“定人”,干部职责上“定责”,资金投入上“定额”为主要内容的领导制度建设机制。
    2、原有唢呐手、新生唢呐手、专家学者步调一致,互助互补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3、原汁原味的原生态保护与不断提高技艺、发展创新、协调发展的动态持续保护机制。
    4、品牌效应与日常的唢呐吹奏相结合,以打造品牌带动一般性的唢呐演奏活动的发展机制。
    5、发展陕北唢呐艺术与开发陕北唢呐产业相结合,并以产业实体为依托,以发展陕北唢呐艺术为目的的艺术市场营运机制。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