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民间文学 > 黄陵县黄帝的传说故事

“龙涎酒”传说

轩辕黄帝传说故事

    龙宴酒是陕西黄陵县店头镇出产的名酒,最早叫“龙涎酒”,传说是龙的涎水酿成的。

    相传,杜康因霉坏粮食而被贬职,后来酿酒有功,黄帝又恢复了他的原职,让他继续当管理粮食的大臣。杜康在酿酒技术上年年都有新改进,酒的质量越来越高。

    有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各部落的山洞里都堆满了粮食,男女老幼都穿上了新衣,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这年又是黄帝统一三大部落、建立部落联盟五十年大庆,黄帝举行盛大宴会,请来了各部落的首领。各个部落也给黄帝带来许多礼品。宴会开始了,黄帝命杜康给每人敬一碗酒,人们也向黄帝敬酒,然后又相互敬酒。宴会厅里欢声笑语,热闹非常。正在这时,一条巨龙突然从天而降,把头一直伸到宴会厅的大酒坛上,闻来闻去,但坛口太小了,龙嘴怎么都伸不进去,馋得嘴里的涎水不断掉进酒坛里。当时大家都被吓得目瞪口呆,只有黄帝不慌不忙地走到巨龙跟前,把酒坛里的酒倒进一只大碗里,然后把酒碗送到巨龙嘴边,巨龙一饮而尽。等黄帝再倒第二碗酒时,巨龙腾空而起,转瞬间便飞得无踪无影了。人们眼看着巨龙离去才松了口气,又回到各自的座位。黄帝又命杜康给大家敬第二轮酒。谁知,杜康刚走到酒坛跟前,还未来得及取酒,一股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差一点把他醉倒。杜康给每人敬过酒后,大家只喝了一口,就觉得浑身舒畅,飘飘欲仙,忙问:“这酒怎么一下子变得这么香了?”杜康心想这一定是巨龙的涎水滴进酒坛所致。据说龙是不轻易流涎水的,人若喝了龙涎水就能延年益寿,长命百岁。因此,他乘人们不注意时,从滴有龙涎水的酒坛里打出一碗酒,倒进另一只酒坛内,然后让人把滴有龙涎水这坛酒赶快抬下去。说也奇怪,留下来的这坛酒掺过一碗龙涎水后,味道也变得和刚才抬下去的那坛龙涎水酒一模一样。人们越喝越想喝,黄帝准许大家开怀畅饮,一大坛酒很快就被饮光了。宴会结束后,杜康派专人保管那坛龙涎水酒,不许任何人动用。当他每次酿出新酒时便给新酒里掺进三滴龙涎水酒,新酒的味道立刻变得浓郁甘醇、飘香醉人了。从此,杜康的“龙涎酒”,名气越来越大。

   传说杜康有个好朋友叫刘伶,平生最爱喝酒,听说杜康酿出好酒,就专程前来拜访。不巧杜康这天正好不在家。刘伶来到杜康酿酒的地方,还未进门,就看见墙上写有一首诗:

        量大一碗醉三年,
        量小一盅睡三天;
        猛虎一杯山中醉,  
        蛟龙两盏海底眠。

    最后一句:“谁若不信试试看!”

    刘伶鼻子一哼,不以为然地说:“好大的口气!天下谁不知我刘伶的酒量。往东喝垮东海岸,往西喝倒峨嵋山,往南喝过桂林酒,往北吃过蟠桃宴。东西南北吃喝遍,也没把我醉半天。”进了门,他开口就要一碗酒。小主人说:“这酒只能喝一盅,不能喝一碗,一碗酒会把人醉死的。”本来,刘伶看了墙上的诗就很恼火,再一听此话,更是火冒三丈,便气冲冲地说:“少啰嗦,快打碗酒来!”小主人见来客气势汹汹,不敢怠慢,赶快打了一碗龙涎酒,双手递了过去。刘伶接过酒,只觉得浓香扑鼻,便一饮而尽。哪知碗刚一放下,就觉得头昏目眩,双腿不听使唤,扑通一声,跌倒在地,已经不省人事了。小主人吓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正在这时候,杜康回来了,见地上躺着醉倒的刘伶,不禁哈哈大笑说:“你小子经常口出狂言,今天却被我一碗酒醉成这个样子!”杜康让人找来四块木板,临时给刘伶做了付棺材,把刘伶埋到后院的酒糟堆里。

    三年以后,刘伶的妻子打听出丈夫是喝了杜康的龙涎酒,当场死去的。这天便找上门来向杜康要人。杜康对刘伶的妻子哈哈一笑说:“老嫂子,别发怒。刘兄没有真死,他是喝醉了。”说完掐指一算,刘伶正好是三年前的这一天醉过去的,便把刘伶的妻子领到后院,刨开酒糟堆,掀开棺材盖子一看,只见刘伶红光满面,躺在棺材里睡得正香。杜康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老兄,该醒来了!老嫂子等了三年,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刘伶睁开双眼,打了个哈欠,坐了起来。妻子赶快上前把他扶出棺材。杜康在一旁笑着说:“你再不醒来,老嫂子就要和我拼命了!”刘伶不好意思地摆了摆手,就和妻子一同回家去了。从此,“杜康造酒醉刘伶”的故事,就成为后世人的美谈。
 
    传说杜康和刘伶后来都成了酒仙,远走高飞了。但杜康的酿酒技术和配方却在河南、山东、陕西一带流传下来。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在他的《短歌行》一诗中写道:“慨当一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见杜康酿酒名气之大。据说以后各朝代又将杜康的“龙涎酒”封为“龙宴酒”,只有在皇帝举行国宴的时候才允许动用。现在黄陵县生产的“龙宴酒”,据说就是根据民间挖掘出来的杜康酿酒的原配方,加上现代的技术酿制而成,它仍然保持了香美甘醇、饮而得神的特色。 
 

 

轩辕黄帝传说故事/兰草搜集整理.—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86.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