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民间舞蹈 > 洛川老秧歌

洛川老秧歌的基本内容(图)

洛川县文体局

 

    洛川老秧歌流传历史比较悠久,在当地博物馆现存的清嘉庆年间刻制的皮影戏箱中,仍保存一套“打社火”节目,刀工细腻,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历史上的洛川民间社火场景。从目前老秧歌表演的风格和动律特点分析,除一般老秧歌外,较有特色的要数“京兆老秧歌”和“城关老秧歌”。风格各异。“京兆老秧歌”以洛川京兆乡为代表,当地把这种秧歌称“提裙子”秧歌,“城关老秧歌”称“鬼拉腿”秧歌。

    “京兆老秧歌”表演时人数不限,但必须是五人一组,每组二男三女,表演时少则五、六组,多则十几组。每组一男身着长袍,头戴瓜皮帽,右手持蝇甩子,左手持彩灯,扮丑相在前开路称“伞头”,另一男扮丑相身着彩服,手执马锣,称锣手,三女均扮彩旦,头饰彩花额子,跟在丑角后面,其中一女腰系两片白裙,双手提裙子,边扭边舞,名曰“提裙子”,另一女一手叉腰一手执扇,以扭为主,名曰“走扇”,第三女双手执小镲,边扭边击名曰“打镲子”。相传这五人一组反映大户人家小姐出游赶集的场面,打伞者为花花公子,提裙者为小姐,打镲子、走扇均为丫环和家院。舞蹈表现公子向小姐调情逗趣,戏耍过程,打击乐伴奏,动作古朴大方,节奏欢快,各组演员在伞头的带领下一会成排,一会成圈、成圆,队形变化有序,穿插有致。

    表演至高潮时唱洛川传统秧歌,俗称唱秧歌。一般演唱有“平调”秧歌或“四六曲”以及当地民歌小调,或套曲“背弓调”等。老秧歌演唱另一特点是“唱则不舞,舞则不唱”,民间说法“敲得紧扭得欢,不敲不扭唱起来”,唱到高潮由伞头领唱,众人合,气氛红火,颇具我国古代散曲表演的某些遗迹。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