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民间舞蹈 > 延川大秧歌

延川大秧歌的历史渊源

延川县人民政府

    延川秧歌起源显然与古代祭祀、戌边边军旅庆功形式和农民欢庆丰收时的手舞足蹈有关,是古代田园民歌的变式。劳动人民在稼樯小憩时,眼看着禾苗茁壮成长而油然生情,于是载歌载舞,祈求丰收。正月天,阳气上升,大地回春,人们就把这种活动叫作“阳歌”或“秧歌”。由于受祭祀活动的影响,人们还在晚上点燃火塔,举灯笼,打家什,由秧歌队引领大家围着火塔转圈,所以又叫“闹红火”或“闹社火”。据出土的瓦当浮雕图案考证,延川秧歌的出现不晚于宋代。延川是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杂居地区,因此其秧歌有独特的地方色彩。真实的感情,优羲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构成了延川秧歌的基本特征。延川秧歌闻名遐迩,久传不衰。正月天无论城里还是乡下,到处都闹腾得红盛火热。延安市每次调演均名列前茅,荣获多次大奖。延川秧歌有独特的地方风味,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正月里总能招引来不少外地人专程来此观看。北京“远飞鸟”旅行社连续五年来到延川,累计带来游客500余人。台湾也年年有人到此观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日本、法国、美国等许多国际友人也不断来此领略延川秧歌的博大精深。2002年正月初八晚上,瑞士驻华大使馆参赞博哲著先生,观看了境内贺家湾乡刘家河村的秧歌后深有感慨地说:“中国延川,简直是黄土文化的博物馆”。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