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民间舞蹈 > 小场子

小场子的基本特征

汉滨区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局

    小场子自18世纪70年代形成以来,流传至今近300年历史,这期间虽经风雨磨难,但仍然顽强的传承到现在,生机勃勃,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形成了鲜明的特征。

    1、从唱民歌—打围鼓—小场子、地蹦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 (八岔戏等)形成了安康民间艺术链,而小场子正是这链条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

    2、小场子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有着独特的舞蹈程式、特殊的表现方法,演唱着人们十分熟悉的地方小戏和民歌,还敷演着特有磁力的爱情故事,并能完美地将这些精彩元素熔炼在一起展现在观众面前。

    3、小场子与其它地方歌舞相比较,有三个明显差异,即:八仙桌面上跳舞、歌唱、演故事,绝无仅有;舞蹈组合中的精粹部分“三缠腰”、“三见面”、“三碰头”等,一套动作向三个不同方向重复表演而丝毫不露痕迹,不多见;丑角耍草帽圈,30多种帽花转身即变,独此一家。

    4、小场子轻装简行,最大限度适应城镇农村环境。艺人平时在家务农,遇事主相邀便约一至两对“一合手”前往。他们既无固定的班社,也无专设乐队,更不需繁重的衣箱笼杖,只随手提个装有衣服头饰的小包袱便可登程,对场地也不苛求,农家的堂屋、院坝空地均可。由于打击乐鼓点节奏规整,由二至四小节构成,易记易传,所以每到一地便有不少热心爱好者搬来锣鼓敲打起来就能演出。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