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民间舞蹈 > 韩城行鼓

韩城行鼓的保护计划

韩城市文化馆

    为了普及、提高、保护韩城行鼓的表演,从1997年至2005年,向社会各界筹集资金20万元。

    一、主要保护内容
    1、韩城行鼓队伍的组织;
    2、行鼓艺人的保护和传承;
    3、有关艺术档案的保护;
    4、行鼓的推广、普及、提高。

    二、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把韩城行鼓当作重要文化遗产努力保护,全力挖掘。从七十年代末开始,韩城市文化馆业务干部对此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搜集、整理工作,1984年,出版了由屈海浪主编的《韩城市民间音乐资料汇编》一书。
    2、多次举办春节全市锣鼓大汇演,对韩城行鼓进行推广和普及。

    三、十年保护目标 
    (一)静态保护:
  1、进一步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普查工作,彻底摸清韩城行鼓发生、发展的历史沿革,以及锣鼓队、乐手、乐器、曲谱及价值等全部状况。
  2、将普查所获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在原有编撰基础上进行再整理,继续设立艺术发展档案。
  3、进一步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工作,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鼓阵进行改造与创新。
  
    (二)动态保护:
  1、建立西塬、上峪口、阳山庄、东庄、薛村、昝村、大 前、潘庄、李村、杨村、井溢、周原、西王、白矾、乔南、渚北、东营、涧南、姚庄、坡底等20个行鼓文化生态保护村,并对西塬、东庄、薛村3个锣鼓队10余名乐手实行重点保护。
    2、现有基础上,大力发展各村的锣鼓队,重点培养和扶持实力强、有特色的锣鼓队,对优秀鼓手、队伍在外出表演、授艺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3、在韩城北片重点乡镇中小学开展韩城行鼓的普及教学,不断培养新的乐手,从根本上解决新形势下韩城行鼓的传承难题。
    4、创办以韩城行鼓为主要内容的“韩城行鼓艺术职教班”,从人才、演奏水平等方面提高韩城行鼓的艺术档次。
    5、建立以韩城行鼓为主体的文化发展公司,加速韩城行鼓文化产业化发展,为巩固国家级品牌奠定坚实的基础。
    6、在原来一年一度的全市性锣鼓汇演的基础上,扩大规模 ,上升规格 ,以促进韩城行鼓的传承 、发展。

    四、五年保护工作计划 
    2006年 进行全面普查;建立西塬、上峪口等20个韩城行鼓文化生态保护村。完善普查、资料整理为主的静态保护基础工作;
    2007年 整理普查资料;编写中小学韩城行鼓音乐教材;建立韩城行鼓职教班,开展试点教学。全面普及开展韩城行鼓教学;
    2008年 在重点乡镇开展学校试行行鼓教学;发展锣鼓新手。通过文化生态村的建立,实力强、有特色的鼓队的带动,鼓队呈辐射状发展,加大韩城行鼓原生态的保护力度。
    2009年 全面普及行鼓教学;进行再深入研究。撰写出版《民间音乐资料汇编》第二部。
    2010年 学校行鼓教学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建立韩城行鼓发展公司。产业发展起步明显,形成规模。

    五、五年主要保障措施 
    1、建立有专家指导的、以乡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韩城行鼓保护领导小组。           2、设立以乡镇分管镇长为组长、教办主任为副组长、各有关学校校长为成员的韩城行鼓教学工作组,并设立中小学韩城行鼓教材编写组。
    3、有关乡镇建成韩城行鼓特色文化机关,乡镇人员参与理论研究、保护管理。
    4、把韩城行鼓的保护纳入镇、村、学校等单位(部门)的干部考核,并实行责任追究制。
    5、实行招商引资,发展行鼓文化产业。

    六、建立机制 
    在实施五年保护计划中,要重点建立五大保护机制,提 高干部、群众的保护意识,逐步健全动态的持续发展的保护 体系。这五大机制是:
    1、现有鼓手、新生鼓手、专家学者步调一致,互动互补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2、原汁原味的原生态保护与不断提高技艺、发展创新、协调发展的动态持续保护机制。
    3、品牌效应与日常演出相结合,以打造品牌带动一般活动开展机制。
    4、发展行鼓敲打艺术与开发产业相结合,而以产业实体为依托,以发展行鼓为目的的艺术市场营运机制。

    七、经费预算及依据说明
    1、2006—2010年,进行韩城行鼓的普查;健全韩城行鼓的各类档案;建立文化生态保护村;编写教材;开展教学等,年所需资金100万元。
    2、2011—2015年,对韩城行鼓进行普及和再提高,每年共需资金80万元。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