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民间舞蹈 > 牛斗虎

牛斗虎的保护计划

周至县文化馆

    2004年,县政府拨款1万元,县文化馆向社会筹集资金1.2万元用于普查、加工、包装《牛斗虎》。

    一、主要保护内容
    1、进一步全面细致地开展普查工作,彻底摸清《牛斗虎》发生,发展的历史沿革,价值等全部状况,录制专题片,把资料进行整理存档。
    2、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工作,聘请有关专家对《牛斗虎》继续进行加工、编排,提高艺术质量和水平。
    3、培养一批农村青年舞蹈爱好者学习,继承《牛斗虎》。
    4、对《牛斗虎》老艺人给予生活补助,重点保护。

    二、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2003年,县文化馆聘请专家对《牛斗虎》进行了加工、编排。
    2、2004年7月,周至县文化体育局召开“挖掘保护周至县民间艺术工作会议”,并下发文件,把“牛斗虎”作为周至县民间文化保护重点项目。
    3、成立了“周至县民间艺术表演团”,《牛斗虎》作为重点节目,向外推介,为《牛斗虎》创造了较多的展示平台。
    4、每年,县政府拨出一定经费,用于《牛斗虎》老艺人的生活补助。
    5、2005年6月,由县政府主管文化的副县长主持召开了“周至县民间艺术保护工作会议”,并下发文件,再次把《牛斗虎》作为周至县民间艺术重点保护项目。
    6、从2003年起县政府每年拨付1万元经费来保护“牛斗虎”。

    三、十年保护目标
    1、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整理出一套完整的《牛斗虎》资料。
    2、组织专家,对《牛斗虎》继续编排、改进、创新,力争与市场接轨,打出陕西、打出潼关、走出国门。
    3、培养100多名青年舞蹈人才及制作《牛斗虎》道具艺人。
    4、利用各种机会,为《牛斗虎》创造展示平台。参加全国民间舞蹈大赛,力争获取大奖。

    四、五年保护工作计划
    2006——2007年  进一步全面细致地开展普查工作,彻底摸清《牛斗虎》的渊源及发展过程,发生的范围、价值等情况。完善以普查、资料整理为主的保护基础工作。以八家庄农民《牛斗虎》演出团的建立,加大《牛斗虎》原生态保护力度。
    2008——2010年  组织兴办舞蹈《牛斗虎》培训班,培养一批青年人才,成立民间艺术表演团,把保护发展《牛斗虎》与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出版《周至民间表演艺术》一书,其中包括《牛斗虎》。让舞蹈《牛斗虎》在全县普及,并与经济市场接轨,不断改进创新。
 
    五、五年主要保障措施
    1、建立有关专家指导的,文化馆馆长为组长、村委书记为副组长的民间舞蹈《牛斗虎》保护领导小组。
    2、成立“周至县民间艺术表演团”,把《牛斗虎》作为表演团的重点节目,创造一切条件,为《牛斗虎》提供展示平台,向外推介,打入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3、每年拨出一定经费用于《牛斗虎》老艺人的生活补助。
    4、县政府每年拨入一定经费,对《牛斗虎》进行保护、包装,使其焕发时代风采。

    六、建立机制
    在实施五年保护计划中,要提高干部群众的保护意识,逐步健全持续发展的保护体系。
    1、成立县级、镇级、村级、文化部门四级民间艺术保护小组,建立县、镇、村三级民间艺术保护网络,以文化工作方向,保护工作位置,干部职责,资金投入几方面为内容的领导制度建设机制。
    2、建立现有老艺人,年青艺人,专家步调一致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3、现有的原生态的《牛斗虎》与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协调发展的长效保护机制。
    4、发展舞蹈《牛斗虎》与开发产业相结合,建立保护发展《牛斗虎》为目的的艺术市场营运机制。

    七、经费预算及依据说明
    1、普查完善资料、整理、存档需5万元;
    2、培养继承舞蹈《牛斗虎》的青年舞蹈爱好者100人需10万元;
    3、成立研究《牛斗虎》表演艺术团15万元;
    4、制作《牛斗虎》道具服装5万元;购买《牛斗虎》乐器3万元;
    5、保护《牛斗虎》老艺人20名,需生活补助等10万元;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