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传统音乐 > 陕北混源道歌

陕北混源道歌的保护计划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

   2007年3月起,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在4年间先后已投入人民币2.8万元,从事最急迫的田野调查,抢救性搜集整理资料,推动对传承人的抢救性保护工作。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五年来先后走访、探视慰问了陕北混源道歌的十多位传承人,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登记。
   2、于2010年3月、2011年3月先后召集了两次传承人小型座谈会,听取了部分传承人的现状与心愿倾诉,对他们的事业进行了鼓励。
   3、2008年以来在延安市宝塔区冯庄乡、安塞县沿河湾镇、子长县城关的几个村子对陕北混源道进行专题录相、摄影和录音。音相资料已积累了近十小时,拍照老歌本近十册,计有歌  
   4、对传承人中个别生活特殊困难者给予了一些帮助。
 
   5、正在继续进行扩大调查,对新近调查所得材料进行梳理,以期进一步扩大考察研究线索,逐步形成完整的学术报告。
   6、制作完成了该项目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全套申报材料。

保护内容:
   1、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认陕北混源道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2、保护陕北混源道歌的传承人,保护传承人的传承活动;
   3、保护陕北混源道歌活动的环境及其相关的用品、材料;
   4、挖掘、搜集、整理陕北混源道歌相关的手抄歌本、书稿、历史文字和录相、摄影资料,建立完备档案。
   5、搜集、整理陕北混源道歌相关的曲谱。
   6、开展技术与学术研究,挖掘整理和出版有关本遗产的史料、著述、报告和论文集。

十年保护目标:

   1、陕北混源道歌相关的活动环境与传承条件得以切实改善, 传承人、传统演唱技艺得到有力的保护和支持;传承人的传承活动实现稳定与正常化。
   2、完成对陕北混源道歌相关歌本、曲谱的搜集、整理,对此项文化遗产的学术研究和文献资料建档取得全面发展。
   3、探索道歌适应乡村需要的新的发展,引导和鼓励新时代条件下新道歌的编写与演唱。
   4、陕北混源道歌在国内和国际上的知名度得到很大幅度的提升。对外文化交流取得进展。

五年保护计划:
   2011--2012   从扩大寻访和重点扶持老传承人入手,促进陕北混源道歌正常的演唱活动 ,挖掘并扶持最有保护价值的代表性传承人2名。
   2012--2013   从扩大寻访传承人入手,继续寻找老歌本、记录传统曲调,尽可能将老歌子全面抢救下来。
   2013--2014   推动青年传承人培训与交流,恢复陕北混源道歌传统艺术水平,推动6/7名年轻传承人学艺。
   2014--2015   初步完善陕北混源道歌社会传播渠道,推出陕北混源道歌CD音乐专辑 根据民众意见,在传统艺术风貌全面恢复保护前提下,探讨出新的可能性。
   2015--2016   改善陕北混源道歌在本地区的生存水平,参加省演、赴京演、国际交流表演。

五年主要保护措施:
   1、建立队伍,在整个陕北区域进一步开展本遗产存活相态普查,重点查访与保护老年传承人,
   2、制打工作计划,认真查找与记录与陕北混源道歌相关的传统技艺、知识及其宗教历史和文化风俗,研究施行有效的保护工作。
   3、整理和建立陕北混源道歌的历史文献与音像信息资料的完整档案。

建立机制:
   1、建立陕北混源道歌中心传习场所;
   2、建立陕北混源道歌交流和展演的例制;
   3、沟通国家、省、市、县、乡多级民间音乐专家学者和文化工作者,建立“支持陕北混源道歌保护联络会”。

经费预算及其依据说明:
   除民间自筹外,尚需保护经费预计人民币50万元。其中:
   田野考察科学记录5万元,赴各地往返交通、住宿,多种媒介材料消耗,各项资料费用;历年度交流展演补贴10万元,为传承人参加展演的旅费、生活与工作补贴;历年传习活动补助10万元,用于其各项工具设施添置、师徒的交通、生活补贴;建档、宣传材料印刷6万元建立档案库、与宣传品;学术研究与成果出版14万元,用于学术研究、成果编辑与出版费用。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