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传统戏剧 > 旬阳八步景

旬阳八步景的基本特征

旬阳县文化馆

   1、“八步景”作为一个影戏剧种,具有自己独特的腔调,其音乐表现功能基本完备。在表情功能方面,它有表达戏剧人物各种内心活动的“老簧板”,具有一般戏曲慢板(一板三眼)和慢二六板的抒情性功能;又如“杂调”——“生各子”的唱段,用民歌小调表达妇女做绣件时,充实而丰富的期望幸福的内心活动,其腔调节奏平稳,旋律流畅,富于抒情性;再如“月簧”板,富于表现人物悲恸和沉痛的情绪;同时“小簧”则长与表现剧中人物活动的叙述性和叙事性唱段。在实际运用中根据唱词的要求和感情的发展做反复咏唱,与唱词配合较为上口,曲调流畅,韵味颇浓,既叙述了故事,又抒发了人物的情感。因此,我们认为“八步景”的腔调具有咏叙性的表情功能。
   
   “八步景”音乐在结构功能方面,并不显得单调和呆板,而富于变化。作为影戏来说,适合于“拦门人”操纵影子出场前的“导板”,一场众合的“呐号子”,适用于多种情绪变化的锣鼓点,都使它的音乐结构比较齐全,适应影戏的表演特点。
   
   2、“八步景”音乐曲调古朴,具有鲜明的陕南山区特色。“八步景”曲调多来源于陕南流行的“大筒子”、“七岔子”、“八岔子”和“民间小调”。另外,在“八步景”中的“杂调”部分曲调中很多都是“七岔”戏中的曲调原型。因此,我们可以说,“八步景”的主要腔调来源于陕南民歌小调。其腔调古老、朴实,有浓厚的陕南山区风味。
   
   3、“八步景”吸收陕南地方戏和影戏所长,形成自己的特殊风格。如:①吸收了“道情”影戏的“麻簧”和“八岔”戏的“帮腔”,并加入锣鼓点伴奏,形成自己别致的“呐号子”。“八步景”的主要腔调都有首尾“呐号子”的演唱方式,在高亢明亮的号子声中,伴奏锣鼓随旋律和节奏吻合进行,是“八步景”独有的风味。②“八步景”在演出中不用丝竹乐器伴奏,最早只用“筋斗板”击拍,后来又加入进“牙子”和“板鼓”,形式简便。“牙子”和“板鼓”跟随所有的唱腔击拍伴奏,而锣鼓点子则类似于“七岔”、“八岔”戏中的锣鼓点。③“八步景”演唱者运用真假嗓子结合的方法。其“呐号子”尤为特色,高亢激昂的号子声多用假声,低逥平和的唱腔多用本嗓,唱腔一人包唱各类角色,“呐号子”众人附合,形成了力度、音色和音域变化的鲜明对比,增加了音乐的表现力。④“八步景”采用陕南地方“白口”语词通俗风趣,语言亲切随和,乡土味很浓,不拘一格,是地道的民间艺术形式,深受山野村民的欢迎和喜爱。

   陕南民间音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而“八步景”音乐则兼取了“陕南道情”、“越调皮影”、“汉调二黄”、“七岔”、“八岔”、“大筒子”戏的各自特色,并以自己简单朴素的形式出现和流行于一定的范围内,形成陕南影戏的一个别致剧种。故民间艺人俗称“八不就”。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