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传统戏剧 > 旬阳八步景

旬阳八步景的历史渊源

旬阳县文化馆

   据《中国戏曲曲艺词典》记载,八步景又称“八不就”,流传于陕西南部安康、旬阳、平利、岚皋等地(但现唯独旬阳存活这一剧种)。约起源于明代,原为曲艺形式。
   
   据安康越调老艺人《汪成魁生平传记》载:汪的父亲汪文成约在30多岁以后(同治末年——光绪初年)曾到旬阳演出过“八步景”戏。又据,旬阳北区一带老人回忆,约在民国8年(1919年),有一“八步景”皮影班,曾在旬阳、赵湾、麻坪、枫树一带演出过“八步景”戏,班主叫张瓜子,还有陈二鼎、曹家五、冯怀恒,演出剧目是《玄武关》、《百宝图》等。民国9年(1920年),当时有位名叫杜西寺的皮影艺人开始演出“八步景”皮影戏,主要成员有王在举。民国15年(1926年)杜西寺把皮影箱卖给北区的黄启贤,新增加了皮影艺人王正熙。民国21年(1932年)黄启贤又把箱子卖给太山沟(今枫树乡强盛村)的“宾郞会”。此后,中断了6年没有演出。直到民国27年(1938年),王正熙又领黄启胜、张全清等人演出了四年。民国30年(1941年)王正熙退出“宾郎会”,自己买了一副皮影箱子单独演出,其成员有黄启发、黄承选、张全清等人。原“宾郎会”箱子由王正熙徒弟黄启胜领班演出。从此旬阳形成了两个“八步景”皮影班,他们主要活动在旬阳北区赵湾、枫树和镇安一带。后因一些老艺人先后去世演出活动到1955年终止。
   
   1980年县文化馆为抢救一些旬阳县民间喜闻乐见的曲种,曾组织人力挖掘整理,走访了八步景老艺人黄启胜(时年78岁)并对代表剧目《九龙寨》做了录音。

   1979年安康地区举行民间艺术汇演,旬阳县由张复成用“八步景”曲调谱曲的现代小戏《卖花生》赴地区参加汇演,把这频于失传的小戏曲种搬上了舞台,且赋予新的生命,广大观众耳目一新。同年安康地区民间艺术赴省汇报演出队又以“八步景”曲种在西安演出了现代小戏《五号房间》给省城观众留下了新奇别致的印象。从此,“八步景”开始在旬阳复苏。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