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传统舞蹈 > 黄陵抬鼓

黄陵抬鼓的基本内容(图)

黄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 

  黄陵抬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通过多年的挖掘、搜集、整理、加工,逐步趋于成熟,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其表演阵容庞大,人数可达100多人,有大抬鼓一面(指挥鼓),16人抬3人打;中抬鼓四面,每面两人抬一人打;小抬鼓16面,两人抬两人打;大铙32副,鼓旗四面,龙旗20面,指挥官一名。黄陵抬鼓有两种表演形式:一种为行进路途表演,一种为广场定位表演。两种表演形式的基本特点可分为:紧凑强烈的“沙锣鼓”;简练浑厚的“摆套鼓”、“路鼓”、“七锤”等鼓谱。
   
  黄陵抬鼓的发展发生始终同黄陵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兼容并蓄的文化特点有很大关系,因为锣鼓主要的两大原始功能用于祭祀和战争,而黄陵深厚的祭祀文化造就了黄陵的民间文化相当丰富,而且鼓舞这种演出形式在历史的发展和沿革中,不断吐故纳新,不断发展演化,所以形成了黄陵抬鼓这种表演形式。抬鼓的特点在于一个“抬”字,演员两人一组,相对并立,颈上悬系红绸,绸带挽住一米左右长的双杠,双杠中间架着大鼓,形似双人抬鼓。演员头簪红缨,身着对襟黄马褂,英武豪迈。一面鼓,四只槌,构成抬鼓的基本造型。抬鼓的鼓面直径约80厘米,最大的直径150厘米,鼓身40~120厘米不等,表演时由两人同抬同打、两人抬一人打等多种形式。
   
  表演时,前面以3~4人共擂的巨鼓开道,中间以抬鼓为核心列队两行,两侧辅以钹队助威。鼓鸣时,声若桥山风疾,柏涛呼啸,天地一派雄浑之气。间或检槌击鼓鼓帮,声似沮水流淌,波光潋滟,山水间疏星朗月,一片幽远。表演风格动静结合,抑扬顿挫,别具一格,体现了黄陵人刚柔相济的品格。近观,黄陵男儿淳朴的气质、剽悍的身形、洒脱的舞姿,以及大小抬鼓的翻腾,使人更加感受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如巨龙腾飞,奋发向上。
   
  “黄陵抬鼓”形式独特、特点明显,具有典型的地域风格。其中抬鼓鼔面直径约45公分,鼓外形厚度约30公分,两根木棍横穿鼔梆,梢端系两条吊带,表演时两人同抬同打。中抬鼓鼓面直径约80公分、鼓外形厚度约50公分,装饰与小抬鼓相同,表演时两人抬一人打。大抬鼓鼓面直径约150公分、鼓外形厚度为100公分左右,表演时由16人抬三人打,三种鼓一起擂动,气势磅礴,有排山倒海之势。
   
  黄陵抬鼓曾在丁丑年清明节由陕西省文化厅组织举办的大型文艺演出《锦绣年华》中崭露头角。同年6月20日,在由陕西省委宣传部组织举办的电视晚会“同一条根”中,黄陵抬鼓又展示风采。10月24日在全国24个城市电视台联欢晚会中再次成功演出。此后多次参加延安市秧歌会演,以及一年一度的清明、重阳黄帝陵祭祀活动。1999年12月31日在全国迎接千禧年到来之际,“黄陵抬鼓”又以其排山倒海之势,参加了延安市“ 千面锣鼓迎千禧”大型表演,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多年来,黄陵抬鼓以其豪迈粗犷、刚劲奔放、淳朴洒脱的表演形式,使地域文化和黄帝文化有机的结合和传承,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使人更加感受到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