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传统舞蹈 > 略阳羌族羊皮鼓舞

略阳羌族羊皮鼓舞的历史渊源

略阳县文化馆

  略阳县先秦时为白马氐、羌东境地,自汉至南北朝末,氐羌人多次在此建立政权,反抗汉族统治,屡遭失败,汉族统治者曾数次将氐羌人强行迁往甘肃省境内及关中一带,未被迁走的氐羌人,被迫说汉话,学农耕,顺从汉人的风俗习惯,与汉民通婚,逐步被汉人同化,加之汉民族大量迁入,至晚唐以后,白马氐族已匿迹,羌族同样受汉民族生活习俗影响,与汉族融为一体。

  公元前329年,古巴国为秦所灭,羌人聚居地作为巴蜀的门户,从此成为秦之领地。在秦之前的历史时期,羌人聚居地汉中,一直处于秦楚巴蜀相互拉锯的争夺之中,从而促使生活在这里的人群之间,在战争、农耕、渔猎以及民风世俗有着密切的交往,为民间舞蹈羌族羊皮鼓舞在这种交往中打下了复合色彩的印记。羌族羊皮鼓舞真正形成的时间是在三国之时。三国之时魏蜀争夺汉中战争不断,诸葛亮久居汉中,兵出祁陇,重用羌人姜维、马超,以致在蜀国的军队中有不少羌族士兵,从此汉水、嘉陵江上游和陇东南及巴蜀的羌人有了更频繁的交往,在这种民族融合中祭祀舞蹈羊皮鼓舞便形成了一定的格局。当今流传嘉陵江上游略阳羌族羊皮鼓舞,其表演程式、服饰、音乐、乐器及其他道具都有三国之时的遗韵。

  羌族羊皮鼓舞繁荣时期为明代初期。羌人能歌善舞,勇猛好战的特点在这一时期表现最为明显。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平羌将军宁正平定陇南地方羌人叛乱后,在今甘肃徽县建立宁羌卫。二十九年(1396)羌民田九成揭竿而起,连破官军。在羌民起义军反抗朝廷战争中,有祭祀征战用途的羊皮鼓舞成为日常一项重要活动,其表演形式和内容日臻成熟。明代中后期开始,由于汉族的强权政治和汉文化的不断同化,羌族的羊皮鼓舞步入曲折发展期。

  1957年,略阳羌族羊皮鼓舞在北京参加全国民间文艺汇演,获二等奖,1984年新编舞蹈《庆丰收》(10人演出的羊皮鼓舞),参加陕西省民间艺术调演,获二等奖,1987年略阳羌族羊皮鼓舞纳入《陕西省民间舞蹈集成》一书。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略阳纳入国家级羌族生态实验保护区。2010年3月新编排40人大型《略阳羊皮鼓舞》参加汉中文化旅游节表演,获得好评。同年4月被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走进春风里”赴汉中慰问演出选中参加演出。同年9月,参加中国韩城“司马迁杯”首届全国锣鼓大赛进入决赛,获得“最佳演奏奖”和“优秀表演奖”。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