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曲艺 > 蒲城石羊道情

蒲城石羊道情的历史渊源

陕西省蒲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道情起源于唐教坊之法曲,后来被道家用于宣讲宗教道德、法规、因果报应等。”(秦腔剧作家范紫东著《乐学通论》)另据已故石羊道情老艺人王东鲁谈:相传道情是八仙留下的。八仙中韩湘子、张果老都是爱好音乐的,韩湘子经常手持竹笛吹奏乐曲,张果老经常背着“鱼鼓”、“简板”,有歌云:“手抱上鱼鼓,口唱八道歌”《八仙记》,八道歌即是最初的道情。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中唐时期,唐玄宗李隆基认为道教始祖老子李耳是李氏同宗先贤,十分崇信道教,将其奉为国教,就连他的宠妃杨玉环也被封为“太真”道士。道士们传经布道,为了加强效果,将宫廷音乐谱写成法曲说唱表演,故称道情。唐《雍录》载:“开元二年正月,置教坊于蓬莱宫侧,上自教法曲,谓之梨园弟子。”唐五陵在蒲城筑陵的百余年间,作为“奉先”的京兆之地,法事道场频繁,道情演出十分活跃。唐后,道情艺人散落于水陆码头石羊一带,在千百年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了现今独具特色的石羊道情:计有清江引、金填吊葫芦、高腔、推句子等九腔和大红袍、苦相思、哭板、笑板、落句子等十八调。清朝末年,道情传人王云璋能演唱一百多本戏,终生以唱道情为业;民国初,蒲城籍关中文化名人张东白也对道情情有独钟,并提笔对《杭州卖药》《八岔诗》等剧目做过重要修改。

    1956年7月,石羊道情赴渭南地区演出《隔门贤》,引起了轰动,荣获一等奖。1984年10月,石羊道情《砸烟灯》获陕西省调演二等奖。2002年2月22日,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节目组一行五人专程在石羊村录制了《缝袍子》《秃儿闹房》《拜寿》等传统节目,同年3月30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七套“乡村大世界”陕西民间采风栏目播出,2006年4月3日,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再一次对石羊村道情班社节目进行了采访录像。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