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民俗 > 西安大白杨社火芯子

大白杨社火·芯子的基本内容(图)

未央区文化馆

 

 

 

 

   

 

    一、大白杨芯子的种类与形式
   

    芯子艺术是民间各种杂耍艺术的升华,是将民间各种杂耍艺术如耍狮子、舞龙、走马、旱船、抬花轿、武术、杂技、耍花杆、采莲、大头娃等逐步演化升华为芯子艺术。因此,目前流行的芯子艺术中,就有龙芯子、马芯子、刀芯子、剑芯子、船芯子、轿;阵子、车技芯子、跟斗芯子、伞芯子等,凡民间杂耍一类的节目,几乎在芯子艺术中都可以见到。芯子艺术和戏剧、高跷装扮的人物基本相同(包括脸谱、衣帽、道具),是同一树上的三朵花。芯子艺术着重于造型,高跷着重于踩腿的技巧。所不同的是芯子艺术在表演时每架芯子就表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将所装扮的节目一次性亮相,且节目繁多,造型各异,给观众以琳琅满目的感觉,加上高玄的艺术造型,可激发观众的欣赏兴趣,流动性的表演形式,更使观众心情舒畅。大白杨社火,芯子艺术造型巧妙、阵势宏大,在游演时,有多人共抬的“抬芯子”、还有马拉车载的“车拉芯子”,现己发展成由汽车装载的巨型芯子。大白杨村的芯子过去

    按“桌”计算,每次要扎制10—15桌,最多时达20桌,并且一直沿袭着一村分二社“分朋赛乐”的表演形式(形似两军对阵),明显带有盛唐时期的演艺形式的烙印。大白杨社火·芯子艺术以“奇、特、妙、绝”的表演形式来表现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戏剧情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乃至借古讽今、褒贬时事,令人叹为观至。
   

    二、大白杨社火·芯子的组织发起过程
   

    大白杨社火历来设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包括会长、副会长、委员、会计、出纳等人员,会中下设芯子组、大衣组、绑扎组、化妆组、插芯子组、打拐子组、仪仗队、锣鼓队、车管组等二十多个职能小组,分工负责,各行其事,同心协力。
   

    己故中华梨园学研究会会长李尤白先生20余年的研究,著《梨园考论》一书,考证唐代梨园就建立在大白杨村。据此可知,大白杨社火到唐代完全被宫廷所控制,一切活动必须按照唐王朝的主旨进行,其表演形式也有所变化。在唐代,只有每年的农历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日才夜不宵禁,皇家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日元宵佳节(上元节)要与民同乐,较大规模的庆典活动就要搞三天,大白杨社火至今始终沿袭着这三日的庆典活动。每逢皇家的集会和庆典,盛行“分朋赛乐”,共同表演、以较胜负。大白杨社火沿袭一村分二社的表演风格,就是采用“分朋赛乐”的形式。

    三、大白杨社火·芯子表演
   

    大白杨芯子艺术的表演活动,最能体现“龙人”的精神风貌。位于龙首塬上,村型为“龙形”的大白杨村,历代相传:“大白杨的社火是前紧后松,是一条龙的阵势。”社火队的阵容重点在头,铳子手排列在最前面,接着是仪仗队、锣鼓队、平台车,长长的芯子车队排在最后,列队数百米,总体队形构成“龙”行之时,其势在头,其力在尾的龙摆尾之势。
   

    随着社火队缓缓向前,最前面的铳子交替鸣放,发出炸雷般的响声,使远处的观众闻声汇集于市,接着是彩旗飘扬的仪仗队及锣鼓队、平台车,等到又高又长的芯子车队到来时,前面的队伍己相距很远,只听其声,无法看到,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一车又一车造型各异、精巧玄妙的芯子,使观众感到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由于观众争相尾随在车旁车后,大白杨社火队和观众形成的人流融合在一起,活灵活现地体现出了龙人的精神风貌,芯子艺术的演出借此收到了强有力的艺术效果。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