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民俗 > 渭北细狗撵兔竞技

蒲城细狗撵兔竞技的历史渊源

陕西省蒲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细狗撵兔起源于先秦,“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史记》.李斯传)《诗经秦风》“载獫猲獢,輶车鸾辘”记载了秦国太子携狗狩猎的花菜          场面,獫即为细狗。汉承秦制,蒲城在汉时称“冯翊”,属皇室上林苑,“兔园夹池水,修竹复檀月”(司马相如《上林赋》),可见当时的蒲城已是汉皇室猎兔娱乐的狩猎之域了。又据《新唐书》和《蒲城县志》记载:“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十一月丁酉,高祖李渊猎于伏龙塬”,即今日蒲城平路庙乡伏岭村。“太宗贞观十四年(640)闰十月甲辰,太宗李世民猎于尧山《新唐书?本纪》”。则更确切的记述了皇室权贵来蒲狩猎的史实。蒲城境内有桥、景、光、惠、泰五座唐帝王陵园,唐时称奉先县,属京兆之地,气势恢宏的大唐皇室狩猎活动,人欢马叫的盛况是可想而知的。皇亲国戚们逐鹿撵兔,大显身手,大批猎犬围堵追截,所用猎犬,理应就是忠诚且善猎的名犬——细狗,“嘉彼御犬,即良且驯,蒙先朝之乃眷,向宫室而托身。”《陵园犬赋》 就是最好的说明。

    皇室驯养猎犬之风,至宋初得以终结。“即日放散所有狗犬。人愿收养为警,购者亦听。仍敕天下,今后不得更进鹰犬。”(宋太祖诏文《放五坊鹰犬》)从此,细狗回到了大自然,回到了普通百姓的手中。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细狗在勤劳智慧的爱狗者的精心培育下,形成了一个性能独特的地方猎犬名种。它体型适中,黄瓜嘴,羊鼻梁,四蹄如蒜,腰似弓,腿似箭,耳垂尾卷,善跑好猎,忠诚主人。

    细狗撵兔体育活动流入民间后,逐渐发展为广大农村群众参与广泛的传统民间竞技体育活动,按农时节令,约定俗成的撵兔日为:春节、元霄节、二月二、端午节、五豆节、腊八节。长期以来,热情痴迷的爱好者、参与者遍布各地,并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饲养着数量不等的细狗。各地最基层的组织者称为分片司令,县一级的称为总司令。细狗协会会长负责协调组织大型的撵兔盛会和优良种犬的训练繁育。2003年中央电视台第七频报道了蒲城细狗消灭兔害的情况,2008年3月份中央电视台第十频道《百科探秘》栏目对蒲城细狗撵兔这一民间竞技活动作了专题报道。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