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民间音乐 > 汉江号子
汉江号子的历史渊源
安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汉江上游,山峦重叠,货物流通、客运往来,皆需木船载客运货,于是柏木帆船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小的船有几个船工,大的有二三十个船工,以至更多。艄翁又称驾长,是一船之主,船行船停。闯滩斗水,该快该慢,众船工皆听艄翁指挥。在明、清时期,是由艄翁击鼓为号指挥船行,统一扳桡节奏。大约在清朝中期,才逐渐兴起号子,产生了专门的号子头,来指挥行船。汉江号子在陕南汉中,安康汉江流域皆有流布。至20世纪40年代仍很盛行,之后由于陆路交通的发展而日渐衰微. 汉江发源于汉中西部宁强县五丁关及甘肃东部的太阳山一带,经汉中、安康、湖北襄樊、丹江到汉口入长江。一般来讲,从湖北老河口以上称上游,以下称下游。上游多险滩,据汉江老船工讲,有名的滩就有
三百六十个,无名的滩更是不计其数。安康地区的石泉、紫阳、汉阴、岚皋、安康、旬阳、白河七个县都位于汉江上游地带。很早以来船工们就有“汉江水弯又弯,上下都是滩连滩,有名滩、无名滩,技术不高难过关,洪水滩上号子喊,船怕号子马怕鞭”的说法,它生动、形象地描绘汉江上游地带山川纵横、滩多水急的情景及汉江号子在船工的劳动生
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汉江船工号子是船工们在生产斗争中劳动情绪的直接体现,它不仅起着统一劳动意志,协调劳动步伐的号召和组织作用,同时也起着鼓舞劳动者斗志,调节劳动者精神的作用。船工在劳作时或顺流摇橹,或逆水拉纤,或扬帆跑风,或起锚开船,或停泊靠岸,都有各种不同的号子。或高亢激越,或舒展流畅,或紧促急切,或平稳悠闲,一呼一唱,无不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