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民间音乐 > 黄陵民歌

黄陵民歌的保护计划

黄陵县文体事业局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民间文化人士吴百顺、张百陵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自费对流传在民间的黄陵民歌进行记谱、整理,吴百顺现已搜集整理了黄陵民歌200余首,并且培训了二十多名业余民歌演唱人员;张百陵现已搜集整理了100余首,同时,县文化馆根据民间老艺人演唱的民歌内容搜集整理了黄陵民歌50余首。

  (一)2004年6月,黄陵县委、县政府提出“弘扬传统文化,打造人文黄陵”的口号,明确提出保护和弘扬民间文化艺术的总体思路。

  (二)2005年,县委、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建设的意见》,黄陵民歌作为重点保护内容列入其中。

  (三)2005年6月,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讨论了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就黄陵民间文化艺术的工作原则、奋斗目标等作了具体部署。

  (四)县文化馆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建立了民间艺人档案。

  (五)在县文体局的指导支持下,由民间文艺人士吴百顺自筹资金组建了《黄陵民间古文化艺术团》,开展了一定的日常工作。

  保护内容:

  为保护黄陵民歌,制定十年保护计划,此计划由黄陵县委、县政府具体负责监督、管理,黄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和县文体局具体负责保护、实施,延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和文化、广电局负责检查、督促,保护计划要点如下:

  (一)静态保护

  1、进一步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普查工作,摸清黄陵民歌的发生、发展、演化和历史根源以及民间演唱人员、民间民歌收集人、乐谱、歌词及价值等全部状况。

  2、将普查到的资料按类归档,并制作出音像影像资料。

  3、深入开展黄陵民歌的理论研究工作,不但要搞好黄陵民歌的基础性理论研究,而且要抓好黄陵民歌中不同区域的演唱风格、技巧等音乐本体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编成文本予以出版。

  (二)动态保护

  1、建立太贤、唐呼村、奎张、北村、田庄、百子桥、梨园、店头等文化生态保护村,对现存的歌手进行重点保护。

  2、在全县中小学开展黄陵民歌教学,不断培育和培养新人。

  3、创办民间民歌演唱协会,不断搜集、整理、挖掘作品和人才,提高演唱水平。

  4、建立以黄陵民歌为主体的文化发展公司,按政府指导、协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加速黄陵民歌文化产业的发展。

  5、定期或不定期筹办黄陵民歌演唱会,促进黄陵民歌的普及推广和宣传工作,更好地为黄陵民歌的保护提供广阔的群众基础。

  6、举办民歌培训班。

  十年保护目标:

  确定黄陵民歌为省级重点保护项目,制定《黄陵民歌保护政策》,将保护黄陵民歌工作列入政府和文化管理机构日常工作内容。

  建立黄陵民歌文化遗产档案数据库。包括文史类档案、早期图片资料和文献资料的保存收藏。

  建立黄陵民歌人才保护制度,对民间人才和研究人员实行政府津贴和医疗保险的激励机制。

  建立黄陵民歌历史文化展览室。

  建立和普及与专业相结合的演出队伍,加强人才培养。

  五年保护工作计划:

  时 间:2009年

  保护措施:全面普查,编写中小学黄陵民歌教程,建立黄陵民歌培训机制,在中小学开展试点教学工作,建立太贤等黄陵民歌文化生态保护村。

  预期目标:(1)完善普查资料整理为主的静态保护基础工作。

  (2)全面开展民歌普及教学工作。

  (3)以民歌文化生态村和农民业余民歌演唱团建立为契机,加大对民歌的原生

  态保护力度。

  (1)编辑出版《黄陵民歌》专辑。

  (2)编辑出版《黄陵民歌研究》丛书。

  (3)学校普及率达60%。

  (4)民歌演唱逐渐走向市场。

  时 间:2010年

  保护措施:整理普查资料,按类归档,编辑制作黄陵民歌音像资料。

  预期目标:(1)完善普查资料整理为主的静态保护基础工作。

  (2)全面开展民歌普及教学工作。

  (3)以民歌文化生态村和农民业余民歌演唱团建立为契机,加大对民歌的原生

  态保护力度。

  (1)编辑出版《黄陵民歌》专辑。

  (2)编辑出版《黄陵民歌研究》丛书。

  (3)学校普及率达60%。

  (4)民歌演唱逐渐走向市场。

  时 间:2011年

  保护措施:建立黄陵民歌民间演唱团,全面普及民歌,并进入学校演出。

  预期目标:(1)完善普查资料整理为主的静态保护基础工作。

  (2)全面开展民歌普及教学工作。

  (3)以民歌文化生态村和农民业余民歌演唱团建立为契机,加大对民歌的原生

  态保护力度。

  (1)编辑出版《黄陵民歌》专辑。

  (2)编辑出版《黄陵民歌研究》丛书。

  (3)学校普及率达60%。

  (4)民歌演唱逐渐走向市场。

  时 间:2012年

  保护措施:组织专家学者,民间人士,政府主管为主体的黄陵民歌研究会,出版《黄陵民歌》等专辑。

  预期目标:(1)完善普查资料整理为主的静态保护基础工作。

  (2)全面开展民歌普及教学工作。

  (3)以民歌文化生态村和农民业余民歌演唱团建立为契机,加大对民歌的原生

  态保护力度。

  (1)编辑出版《黄陵民歌》专辑。

  (2)编辑出版《黄陵民歌研究》丛书。

  (3)学校普及率达60%。

  (4)民歌演唱逐渐走向市场。

  时 间:2013年

  保护措施:筹建以黄陵民歌为主的民间艺术发展公司。

  预期目标:(1)完善普查资料整理为主的静态保护基础工作。

  (2)全面开展民歌普及教学工作。

  (3)以民歌文化生态村和农民业余民歌演唱团建立为契机,加大对民歌的原生

  态保护力度。

  (1)编辑出版《黄陵民歌》专辑。

  (2)编辑出版《黄陵民歌研究》丛书。

  (3)学校普及率达60%。

  (4)民歌演唱逐渐走向市场。

  五年主要保护措施:

  (一)建立有专家指导,以文体局局长为组长的黄陵民歌保护领导小组。

  (二)设立以主管局长为组长的黄陵民歌普查工作组。

  (三)设立以文化、教育、广电及乡镇各部门为成员的黄陵民歌教育研讨工作组,并设立教程编写组。

  (四)把黄陵民歌的保护纳入对乡镇(街道办)、学校等单位的干部考核。

  (五)建立县政府为主导,群众积极参与的黄陵民歌保护体系,发展黄陵民歌这一文化产业。

  建立机制:

  在实施五年保护计划中,要重点建立五大保护机制:

  (一)提高领导干部思想认识,站在挖掘、整理、保护黄陵民歌就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更好地组织实施好这项保护工作的领导制度建设机制。

  (二)建立以现有的民歌手、新生代民歌手和专家学者全程参与指导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三)原生态保护与发展创新相结合的发展保护机制。

  (四)依托黄陵的区位优势,打造黄陵民间文化品牌,从而带动民歌活动的开展机制。

  (五)把黄陵民歌的特色挖掘出来,建立以发展和弘扬优秀民间艺术为目的的市场运营机制。

  经费预算及其依据说明(1):

  经初步预算,黄陵民间工匠画保护工程10年共需资金486.89万元,县财政10年解决3万元,其余资金缺口还需省、市相关部门予以支持解决。

  (一)黄陵民歌保护政策研讨会:

  参加人员40—50人 会期2—3天 10午保护期内召开了3次以上

  新期筹备(文件准备、联络等):

  1.7万元x 3次 5.1万元;

  参会专家、学者食宿补贴:

  40人x 200元/天X3天X 3次 7.2万元;

  参会专家、学者及工作人员旅费补贴:

  45人x150元/人x 3次 2.03万元;

  会议费(办公、会议交通、杂费等):

  3.6万元X3次 10.8万元;

  总计: 24.33万元;

  (二)黄陵民歌专项普查(预计集中普查工作为期3年)

  聘用专业人员:

  4人xl.8万元/人x 3年 21.6万元;

  工作人员补助:

  3人x1.2万元/人x 3年 10.8万元;

  普查办公经费:

  5.2万元/年x 3年 15.6万元;

  总计: 48万元;

  (三)黄陵民歌理论研讨会

  经费预算及其依据说明 (2):

  每两年召开一次共5次 参加人员20—30人 会期2天

  新期筹备(对外联络、文件资料准备等):

  1.6万元x 5次 8万元;

  参会专家、学者食宿补贴:

  30人x 200元/天x 2天x 5次 6万元;

  学人专家、学者及外联工作人员旅费补贴:

  35人x150元/人x 5次 2.63万元;

  会议费(办公、会议交通、杂费等):

  3.6万元x 5次 18万元;

  总计: 34.63万元;

  (四)民间传承人及研究人员的生活津贴和医疗补贴10年保护期内每年对民间传承人员发放生活津贴(每人每月200元)和医疗补贴(每人每月100元)。

  民间传承人及研究人员约45—50人

  年均发放生活津贴和医陪补贴:

  50人x 300元/月x12个月 18万元;

  10年费用总计:18万元XlO年 1.80万元;

  (五)建立数据库存和专门网站(预计2年完成)

  聘用专家、学者及相关技术人员:

  6人x 2万元/人x 2 年 24万元;

  工作经费(录音、录像、设备租用及耗材):

  5.8万元/年x 2年 11.6万元;

  总计: 35.6万元:

  (六)数据库存及专门网站维护

  经费预算及其依据说明(3):

  10年保护期内年均维护费用 3.5万元;

  10年费用总计: 35万元;

  (七)举办黄陵民歌培训班

  每两年举办一期共5期 每期7—10天 参加人员30人

  聘用教师食宿补贴:

  2人x 200元/天xlO天x5期 2万元;

  授课费(每课时200元,每人每天平均4课时):

  200元x 4课时x 2人xlO天x 3期 8万元;

  教材、资料:

  100元/套x5套x 30人 1.5万元;

  教室及教学设备租用:

  500元/天xlO天x5期 2.5万元;

  教学管理: 12万元;

  总计: 26万元;

  (八)黄陵民歌打谱研讨会

  10年保护期内召开3次 会期2—3天 参加人员20—25人

  食宿补贴:

  25人x 200元/人x 3天x 3次 4.5万元;

  旅费补贴:

  25人x150元/人x 3次 1.13万元;

  会场租用:

  800元/天x 3天x 3次 0.72万元;

  技术经费(录音、录像、设备租用、耗材、技术人员劳务等):

  经费预算及其依据说明(4):

  2200元/天x 3天x 3次 1.98万元;

  总计: 8.33万元;

  (九)编辑出版《黄陵民歌》教程(预计2年完成)

  工作内容:采集、整理、编注、出版、发行;

  聘用专家、学者:

  5人x 2万元/人x 2年 20万元;

  工作人员补助:

  2人x1.2万元/人x 2年 4.8万元;

  办公经费:

  2.6万元/年x 2年 5/2万元;

  出版、发行: 8万元;

  总计: 38万元;

  (十)举办黄陵民歌演唱会

  10年保护期内每年举办:—次共5次 每次集中排练及演出共7—10天

  编导及演员排练演出食宿补贴:

  35人x 200元/天xlO天x 5次 35万元;

  灯光、音响等设备租用:

  0.2万元x 5次 1万元;

  其他(演出交通、节目单打印、宣传海报制作等):

  4.2万元x 5次 21万元;

  总计: 57万元;

  备注:

  调研:吴百顺 孟 军 高建东

  采编:吴百顺 孟 军 高建东

  撰稿:孟 军

  校对:孟 军 高建东

  编审:刘俊生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