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民间音乐 > 黄陵民歌

黄陵民歌的基本内容(图)

黄陵县文体事业局

  基本内容(1)

  黄陵民歌不仅源远流长,种类繁多,乡土味浓,生命力强,而且内涵丰富,音调美妙婉转,旋律淳厚,悦耳动听,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黄陵民歌的曲调即旋律,既不同于陕北民歌的粗犷豪放,又不同于陕南民歌的悠缓缠绵。因为民歌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抒发情绪、托物言志、寄寓希望、喧泄激情的一种乐意的语言声音,所以黄陵的地方语言、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和传统观念不同等因素使黄陵民歌高亢开阔,流畅跌宕、委婉平和,活泼欢快,富于舞蹈特色,在不断的继承发展中,形成一些固定的曲调旋律模式。主要有:

  1、绣荷包曲调系列。

  2、十盏灯曲调系列。

  3、十对花曲调系列。

  4、四、六曲曲调系列。

  5、跑旱船曲调系列。

  6、上楼台调式系列。

  7、摘豆角调式系列。

  8、扬燕麦调式系列。

  9、其它调式系列。

  10、新编民歌系列等等。

  黄陵民歌歌词主要以歌颂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或男女爱情、劝世哲理、歌功颂德,或见景生情而临时即兴编创为主。戏耍逗趣皆可入词,也有因喜因乐,因悲因哀而抒发激情之词等。在演唱过程中,按照不同的曲调,配以相应的唱词,其唱词工基本内容(2)语句流畅上口,词汇押韵如诗,多以四、六句为主。

  基本内容(2)

  黄陵民歌的演唱形式相当自由,主要是在演出老秧歌的同时,根据不同的演出场合和情景,即兴发挥,即兴演唱,主要有:独唱、对唱、轮唱、连唱、合唱等演唱形式,独唱:即一个人独自演唱如“十盏灯”等,其他舞者配以相应动作,这就是现在意义上舞台演出中的歌伴舞。对唱:有一问一答式,例如《十对花》等。合唱:边唱边舞,讲究集体参与,如:表演“深身响”等。

  黄陵民歌的演唱内容是黄陵人民心声的反映,记载着黄陵人民的喜怒哀乐, 品味着人们的酸甜苦辣,装点着人们的风土人情。它所涉及的题材相当广泛, 内容极其丰富,按演唱的技巧可分为抒情式、叙述式、提问式等,按演唱的内容有爱情歌、辩理歌、劝世歌、颂扬歌、风趣歌、革命歌、药性歌、时令歌、农谚歌、哭嫁歌、哭丧歌等。

  (1)爱情歌:这是反映广大青年男女爱情方面的民歌,内容上有对纯洁爱情的歌颂,有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揭露,主要是对爱情的痴情恋歌,相思苦情,演唱手法属抒情式。

  (2)辩理歌:往往是为了说明某种事物真相,通过一问一答进行表白的演唱方式,以对唱为主,演唱方法属提问式。

  (3)劝世歌:主要是教育人们向善弃恶,积德行善的民歌。

  (4)哭丧歌:也称孝歌,主要是表达自己对已故亲人的哀

  基本内容(3):

  黄陵民歌对陕西音乐史的贡献受到了种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对陕西民间音乐文化在意识上只强调陕北民歌,而很少有人包括一大部分黄陵人都不知道黄陵还有民歌,有人还认为黄陵民歌无足轻重。然而经过进行走访调研,我们发现在当今的一些歌曲旋律中就能看到黄陵民歌的痕迹,就拿《绣金匾》调和江南的《茉莉花》调来说,《绣金匾》的曲调是与黄陵民歌中的《绣荷包》曲调;《茉莉花》曲调与黄陵民歌中的《张生戏莺莺》曲调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绣荷包》与《绣金匾》

  1、《绣荷包》曲调是黄陵民歌的起源调,也就是说先有《绣荷包民歌》,随后才出现了其它民歌,在《绣荷包》民歌流传的过程中,因地域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不同、背景不同、情绪不同而致使原始曲调走了样儿,但这里的走样并不是跑调,而是创造性的发展,从而使《绣荷包》,曲调形成了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生长出了大小不同的分枝。例如:《绣八仙荷包》、《为夫绣荷包》、《十绣荷包》(曲一)、《绣荷包趴《走西口》、《六字情书》、《十恨》、《迎红军》、《调大兵趴《十字情书》、《十绣》、《卖花钱》、《十绣荷包》(曲二)、《十二英雄》(曲一)、《十二英雄》(曲二)等等。

  上列这些黄陵民歌的音律是很相似的。所以,我们称之为“绣荷包曲调系列”,能够形成这种情形,没有漫长的历史时期是不可能的。

  2、上列绣荷包曲调系列所涉及到的民歌中的唱词,可以表现出其历史背景是古时的。例如:女人称自己为“奴”《调大兵》歌词是杨大帅骑马调大兵,卢杨桥上扎大营,杨大帅骑马走徐州,大老子沟里把贼杀,杀死回贼多一半。二老子沟里把营安,六月里来甚难为,黄河畔上熬米汤。一两钱子三合米,十月里来雪花飘,人无粮来马无草,人肉块块用火烧,以上歌词是间接性的,摘录的不系统性。但它可以表现出其历史背景,汉人和回民作战时期的民歌,应属于五代十国时期。 以上事例可说明黄陵的《绣荷包》曲调是古时就有的。

  基本内容(4):

  二、《张生戏莺莺》与《茉莉花》

  传唱全国各省市并且流传到英、法等国的《茉莉花》曲调就是源于黄陵民歌中的《张生戏莺莺》曲调。

  1、黄陵《张生戏莺莺》民歌的第一句是:急忙忙上楼台,所以我们把该曲调系列统称为“上楼台”曲调系列,记得我们的上上辈就给我们教唱过 535 6I│ 565 32│535 6I│ 5—1│小时侯只把该歌词的第一句唱成了“鸡妈妈上楼台”。甚至现在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才知道是“急忙忙上楼台哎”,“张生戏莺莺”曲调也和绣荷包一样地形成了一个系列,例如还有:《五更梢书》、《夸姑娘》、《烟花笑五更》等。而这些民歌的歌词其历史背景极具时代特征。例如:“一更鼓儿大,二更鼓儿深,三更鼓儿发,四更鼓儿洒,五更鼓儿署”。“手提乃烟袋锅哎”,“风摆罗裙露出金莲来”、“小妹把裹脚缠”、“三拜乃两拜露出金莲来”而流传在江苏的“茉莉花”民歌应没有这样深远的历史背景。

  基本内容(5):

  2、黄陵民歌上楼台曲调系列中的歌词有12段的,13段的,还有18段的,而江苏民歌《茉莉花》曲调只有3段,而且再也没有相似的曲调。

  这两首黄陵民歌在当地传唱了多少年,现在虽然无从证实,但她在黄陵可谓家喻户晓,妇儒皆知,具有普遍的群众基础和深远的文化底蕴。

  综上所述:黄陵民歌是黄陵本土化的艺术风格,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它是在黄陵古老悠久文化底蕴下一代一代地传承而来的。是黄陵人民特有的意识形态的外在表现。他还有别具一格的演唱方式,所有这些对于研究陕西音乐史,乃至中国音乐史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应视其为活化石、活文物。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