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民间音乐 > 旬邑唢呐

旬邑唢呐的传承谱系

旬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一、吕派乐班谱系

    1、班首吕原,男,生于1892年,陕西省旬邑县太村镇杜家村人。其祖父就是龟兹(旬邑当地对唢呐艺人贬称。出门顾事只能躲在席筒中吹奏,不能被人看见)。其父姓名不详,子承父业,也学成了一把吹唢呐的好手艺。他名扬方圆,惹得一名家闺秀私定终身,30岁得了吕原。吕原也子承父业,技艺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2、班首吕西海,男,生于1921年,陕西省旬邑县太村镇杜家村人。据传,年少七八岁时就能用柳笛吹出各种音符,十一、二岁就随父敲铮铮四处顾事。十五、六岁唢呐技艺更加娴熟,受到同行敬佩。

    3、班首吕丙乾,男,生于1937年,陕西省旬邑县太村镇杜家村人。自幼读书,上完小学因喜爱唢呐吹奏而辍学。从此与唢呐一生结下不解之缘。其“哨子硬”而著称四乡八村。

    4、班首吕天运,男,生于1958年,陕西省太村镇杜家村人。读完小学与其父吕丙乾无异,又是辍学喜爱上了唢呐吹奏行业。他子承父业,广收弟子,教成方圆唢呐名家好手10余人。他们自1991年至今10余年间,曾先后参加省市各类唢呐文艺表演10多次,取得好评。他本人也是旬邑县政府命名的十大唢呐艺术家之一。

 

代别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文化

程度

传承方式

学艺时间

现住地址

一至五代不详

第六代

 

1892

不详

家族传承

不详

太村镇坳桥村

第七代

吕西海

1921

不识字

家族传承

1937

太村镇坳桥村

第八代

吕丙乾

1937

不识字

家族传承

1957

太村镇坳桥村

第九代

吕天运

1958

小学

家族传承

1970

太村镇坳桥

 

    二、周派乐班谱系

    1、班首周信,男,生于1911年,陕西省旬邑县郑家乡魏洛村人。其父陕西省蓝田人(村名不详),自幼讨饭流落到此。以吹唢呐讨生活。周信子承父业,技艺超前,成为乐班班首。

    2、班首周车,男,生于1943年,旬邑县郑家乡魏洛村人,承父业学艺不辍,成为关中北五县唢呐名家。1957年参加陕西省第二届民族民间音乐舞蹈大赛演奏荣获一等奖。其演奏照片在陕西日报头版头条刊发,其演奏乐曲在陕西省广播电台灌成唱片播放。据传,事后不久,准备赴前苏联为斯大林吹奏,因生病未果。

    3、周拴娃,男,生于1963年,小学文化,陕西省旬邑县郑家乡魏洛村人。其父周车因病未能去苏联为斯大林演奏唢呐,含恨成疾,不久去世。临终前嘱托儿子周拴娃一定要把唢呐吹出陕西,周拴娃子承父业,更加精心学艺,发扬广大,他自1991年至今在县文化部门的组织下曾先后参加省市各类唢呐演奏10余次,两度在陕西省电视台、咸阳市电视台举办的春晚会上闪亮登场。他本人也是旬邑县政府命名的十大唢呐艺术家之一。

代别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文化

程度

传承

方式

学艺时间

现住地址

一至四代不详

第五代

 

1911

不详

家族传承

不详

赤道魏洛村

第六代

 

1943

不识字

家族传承

不详

赤道魏洛村

第七代

周拴娃

1963

小学

家族传承

1978

郑家乡村南

第八代

燕润哲

1973

小学

家族传承

1985

郑家乡村南

 

    三、北塬流派乐班谱系

    1、班首董一吹(真名不详)男,生于1922年,甘肃省庆阳董子塬人。子承父业,吹响陕甘两省,深受群众欢迎。他吹奏的唢呐巧妙地把甘肃《花儿》与旬邑唢呐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其风格细腻绵长,圆润动听。

    2、班首万忠院,男,生于1952年,小学文化,底庙镇于家村人。他承传师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唢呐的吹奏风格更具淳厚圆润、,丰满华丽、细腻绵长之特色。他1990年与日本印度尺八访华艺术团在咸阳同台演出,深受日本友人赞叹!他是旬邑县政府命名的十大唢呐艺术家之一。

    3、班首周胜利,男,生于1960年,初中文化,底庙镇前村人。他全面掌握了师傅万忠院的吹奏技巧,深受当地群众喜爱。他自1991年至今曾先后参加了省市各类唢呐大型文艺演出10多次。并受到县文化部门的表彰。

代别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文化

程度

传承

方式

学艺时间

现住地址

一至五代不详

第六代

董一吹

1922

小学

师传

不详

甘肃庆阳董子塬

第七代

万忠院

1952

小学

师传

1967

底庙镇于家村

第八代

周胜利

1960

初中

师传

1980

底庙镇前村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