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民间舞蹈 > 西乡打锣镲

西乡贯溪村打锣镲的历史渊源

西乡县文化馆

    位于白龙塘镇牧马河南岸的贯溪村,距何家湾,李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不远。旧社会这里土地贫瘠,山荒水患,兵灾匪扰,百姓生活十分贫苦。为了祈求神灵保丰收,求平安,修庙祭祀便成了当地群众的愿望利习俗。

    村落中现有安灵寺一座,据说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现已三易其址,寺内镶有碑石一块,砷文载“先年风雨不调,五谷欠收,众姓人等同立青苗土地冰雹将神会演戏酬谢神灵,报答神恩。”落款是:“经理首人刘寅……光绪二十八年六月十二日仝立。”庙内迄今还残存着“三顾茅庐”和“哪吒闹海”的壁画。人们崇拜哪吒天尊,希望借助哪吒太子的神威来镇妖魔,保平安,每年都要举办庙会(船桥会)和春节灯会。当地俗话说:“三年不耍灯,人死马遭瘟。”庙会、灯会有会首,会首由当地群众选举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由他指定灯头,组织安排活动。灯会的收入就用于修庙,造船利架桥。庙会或灯会活动,开场戏便是打锣镲。这种舞蹈形式名为打锣镲,但并不舞锣和镲,而是舞者双手挥舞两个竹扎纸糊的彩圈(锣镲圈)。老艺人刘代儒讲:孩童时听爷爷(刘寅、清代秀才、出任过庙会,灯会会首)讲哪吒太子武艺高强,脚踩风火轮,手执乾坤圈,能降妖伏魔。打锣镲便是当地人借助哪吒太子的神威来镇鬼降妖的。由此可见,打锣镲在清代便以盛行。

    《打锣镲》原为寺庙举办,神会娱神而跳的带有宗教色彩的双人舞蹈。后来演变成了春节灯会中必不可少的开场节目。

    《打锣镲》在贯溪村十分红火,但并非人人都会。由于自古就沿袭着“传内不传外,传亲不传疏”的习俗,因而造成一种封闭式状态,长期周限在一个村中流传,未能广泛普及。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