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民间舞蹈 > 潼关古战船

潼关古战船的基本特征

潼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潼关古战船自孕育到兴盛至今约有2200多年历史。经过2200多年孕育,形成、发展、兴盛、传承,形成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1、独特的区域性特征。古战船艺术诞生于黄河岸边,是黄河母亲文化的重要组成因素。她既是黄河流域古代战争的缩影,也是2000多年民间艺术的结晶,可以说是黄河流域古代战争与艺术的活化石。她的孕育、形成过程与黄河流域群众生活、军事、战争紧密相连。在中华民族的民间艺术形式中,在潼关三级台阶地形地貌中,都具有明显而独特的地域性特征。

    2、明显的历史性特征。潼关自明洪武七年(1374年)设“潼关守御千户所“,后改潼关卫,至清朝雍正四年(1726年)改称潼关县。其间352年均为军制,屯、营、堡、寨遍布潼关。军制当有训练,战船,高跷、竹马三种艺术都反映了潼关当时军事作战的实际需要和潼关军人训练的实际生活。现存战船传承谱系第一代传人师万山(1635年生)等6人和第二代传人董景胜(1665年生)等2人,第三代传人董庆河等2人,共10人,均生活、表演于这一时期。可见其战船艺术在军制时代臻于兴盛。

    3、典型的民俗性特征。雍正四年,潼关改制后,军事训练不复存在,民间表演成为主流。战船艺术逐渐融人民间杜火的范畴,成为庙会、庆典的纯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实战训练的形式和内容逐渐淡化,戏曲表演的内容渗入其中。所以具有民间习俗,信仰活动的依存性特征和黄河儿女粗旷,质朴的豪迈性特征。

    4、博大的包容性特征。战船艺术是黄河流域的艺术奇葩,自当反映黄河波涛如怒、颠簸翻滚的战船动态和黄河流域的战争故事。可是,现存的战船表演讲究的是船行平稳,受近现代小说、戏曲的影响,排演的是长江流域的水战故事,如“草船借箭”、“单刀赴会”等等。这实际反映了战船艺术的包容性、变异性特征。其本来的面目特征尚需继续挖掘,应增加“周文攻关”,“魏武争渡”等黄河流域的水战故事作为主体题材。

    5、精湛的音乐,舞蹈性特征。战船表演用三眼枪、火流量开道、渲染一种战鼓隆隆,硝烟阵阵的战场气氛,又有“金龙阵”、“梅花阵”等各种战争阵图,在船头有龙、虎象头以示两阵。还吸引子古今名曲和现今艺术表演手段,具有导乐性、多样性、震撼性等音乐,舞蹈特征和时代创新特征。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