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民间舞蹈 > 潼关踩高跷

潼关踩高跷的保护计划

潼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2003年10月,潼关县县委、县政府召开了:“保护潼关民间艺术,打造潼关特色文化晶牌”会议,会上对五虎张高跷及潼关塬区的管南、三堡、段名、税南等村的社火(高跷、戏剧等到)均作了保护的安排指示。

    (2)2004年,县文体局局长程爱国,主持召开了打造潼关五虎张及周边各个村队高跷品牌会议,会后印发文件,提出奋斗目标,并作了具体安排。

    (3)建立了政府、党员、干部、群众各拿一点的“四个一”集资保护机制。

    保护内容

    为了保护好五虎张高跷、特制定出由城关镇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由县文体局负责管理督导的十年保护计划;

    静态保护:1、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潼关地区高跷艺术的历史沿革,及其重要的艺术价值。2、将调查所获资料进行分析归类、整理、存档。

    动态保护:1、建立以五虎张村为首的周边几个村队(如:管南高跷队,段名高跷队,三堡高跷队等)的文化生态保护体系。2、建立以五虎张村为基地的高跷艺术培训基地,定期对兄弟高跷队的艺术骨干进行培训,以促进潼关高跷艺术的传承和发扬。

    十年保护目标

    建立完善的资料体系,打好静态保护基础,全面提高培训水平,是高人员素质,打造高跷知名品牌。

    五年保护工作计划

    时  间

    2006年-2008年

    保护措施

    深入调查,获取资料,建立培训基地,促进周边高跷队的建设。

    预期目标

    建立完善的资料体系,打好静态保护基础

    时  间

    2009年-2011年

    保护措施

    整理调查资料,进一步全面开展培训工作。

    预期目标

    全面提高培训水平。

    时  间

    2012年-2015年

    保护措施

    基地培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预期目标

    提高演职人员素质,打造高跷知名品牌。

    五年主要保障措施

    (一)建立有专家指导的以镇党政主要领导为核心的领导小组;

    (二)筹措挖掘、弘扬文化遗产的活动经费;

    (三)在挖掘踩高跷这一文化遗产中从三个方面吸取,借鉴外地经验,丰富和加以完善;

    (1)在古乐上,挖掘传承适合现代特色的古文化音乐。

    (2)在古代舞蹈上,发掘古文化服饰,古文化舞蹈。

    (3)在绝技和技巧中,深入农村,挖掘古代遗留的绝技和杂耍技巧。

    (四)镇政府每年筹集、7000元用作踩高跷的保护经费。

    (五)在挖掘踩高跷文化遗产中,注重现代表演与新时代文化艺术的结合运作;

    (六)成立专业踩高跷队伍,建立专业场地,有教材、有活动场所,有专业人才的队伍;

    (七)建立文献资料,用于弘扬这一古老的文化艺术魅力。

    建丛机制

    重点建立三大保护机制,提高干部群众的保护意识,逐步健全动态的持续发展体系,这三大机制是:

    1、从文化战略上“定向”,发展蓝图中“定位”,工作决策时“定项”,领导班子内“定人”,千部职责上“定责”,资金投入上“定额”等领导制度建设机制。

    2、演艺人员、工作人员、技术人员协调一致,互帮互学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3、传统的演艺与动态的发展创新协调发展的保护机制。

    经费预算及其依据说明

    1、高跷腿子400副,单价50元,计:20000元。

    2、演员生活补助200人,每人15元/天,计;15000(5场/年)

    3、绑腿布带400副,每副8元,计:3200元。

    4、购置各类配套剧装,计14000元(200X700元)

    5、化妆费5000元/年。

    6、鼓乐配套,计,20000元。

    7、道具、彩旗费计:25000元。

    8、彩车费用,计:15000元。

    9、活动培训中心建房(训练房、库房)800m2,计:800000元。

    10、高跷培训费用,计:30000元/年(包括专家技术人员工资)。

    总计:947200元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