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民间美术 > 华州面花

华州面花的历史渊源

华县民间艺术研究会

    我国传统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汉代早已有面塑的记载。宋代《梦梁录》中曾记载着把面塑作为春节、中秋、端午以及结婚、祝寿、喜庆的一种礼品。也有把面花称作“礼馍”、“年馍”的。在华州大地,农历腊月三十日至正月十五,乡村中到处可见互赠礼馍的欢快场面。农村妇女们几乎人人都是制作礼馍的高手,尤其是年长的妇女技艺更是高超。它被引入餐饮殿堂之后,担当起点缀和美化菜肴、烘托宴席气氛的作用。同时,也是联结亲朋好友的信物和纽带,是流传在华州大地上最广泛的民俗礼品,这种礼品贯穿于一年四季四时八节和人生礼仪的全过程。

    面花技艺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可谓是历史源远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科,就捏制风格来说,黄河流域古朴、粗扩、豪放、深厚:长江流域却是细致、优美、精巧。

    面花艺术的特点是“一印、二捏、三镶、四滚” (泥塑的步骤),还有‘‘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背脊、美女的腰”。  面花实际上是馍,用和面加彩后,捏成的各种造型。主要出现在嫁娶礼品、殡葬供品中,也用于寿辰生日、馈赠亲友、祈祷祭奠等等等方面。农家把已蒸好的各种面塑花摆在诸神前,其中猪头形面塑俗称“大供”,另外还有花馍、花果馍、礼馍、馍玩具等。

    制面花的工具十分简单:白面、剪刀、菜刀、梳子、红枣、花椒等物,只要掌握好发面技术,按照式样进行捏制,那么一个鲜活的面馍形象就会脱颖而出。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