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民间美术 > 黄陵剪纸

黄陵剪纸的基本内容(图)

黄陵县文体事业局

 

   

 

    在黄陵农村,每当逢年过节、婚寿喜庆、乔迁新居等,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剪贴窗花、顶棚云子、碗架花、炕围花等,并相互馈赠,以示祝贺;他们剪凤凰、梅花来寓意喜上眉梢;剪钟馗、济公镇宅避邪;剪顶棚云子(装饰屋顶的大型图案剪纸),象征团圆、美满、吉祥;剪老虎、狮子则是舅舅送给外甥的满月礼品,意寓孩子健康、勇敢,这些剪纸造型和民间习俗紧紧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粗犷、纯朴、豪放的独特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黄陵人民战天斗地、镇邪驱鬼、祈求吉祥、人寿年丰的坚强意志和良好夙愿。既有乡土气息,又有实用价值。

    黄陵民间剪纸大多出自农村劳动妇女之手,由于剪纸一般是代代相传,通过母传女、嫂传妹、妯娌乡亲之间的交流再加上个人心性及爱好等形式不断在农村发展融合,进而成为农村广大妇女的手工技艺的主流,一开始只是通过剪鞋样,剪窗花,剪喜字等相对比较简单的制作,逐渐演化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手工技艺,在农村基本上家家有鞋样,村村有能人。尤其是未婚的女孩子,在勤学女红刺绣之余,剪纸也是她们必修的一门技艺,平时在家里,妯娌姐妹邻居之间,相互切磋剪纸的经验和技巧,到了出嫁的那天,所有的嫁妆,不论是箱笼、桌椅、服饰、礼品、被褥上面都贴满了代表吉祥的剪纸图案,仔细瞧瞧,每一个图案都花了一番巧思细工,还洋溢著洋洋的喜气呢!

    黄陵剪纸是黄陵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现实表现,黄陵剪纸记载着黄陵的历史变迁,承载着黄陵农村妇女的喜怒哀乐、人生百态,一个个俊俏的脸颊,一双双灵巧的手臂,一张张各色纸张,一把把锋利的小剪,通过她们的那自如的描绘便组成了一幅幅精美绝伦、美轮美奂的剪纸作品,或许她们并没有在意剪出的东西有什么意义,或许她们并没有刻意的去创造艺术,但通过这些勤劳的普通农家妇女的双手,为我们的民间手工艺术抒写下了一篇篇无声的图画,她们在闲暇之余,剪裁出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剪纸作品,个个惟妙惟肖,意趣浑厚,犹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她的形式、内涵、力度与我们的民族情结、民族心理和谐、合拍、共振,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至宝,剪纸就是这样一种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在旧时的农村里,人们常常把剪纸技艺高低作为晶评媳妇灵巧或笨拙的标志,农村妇女自然成了剪纸工艺的民间传承人。

    黄陵剪纸是民俗活动的重要一项。而丰富的民俗事象,则为剪纸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创作的广阔天地。民间剪纸与黄陵当地风俗习惯密切结合,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基本素质,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举凡岁时节令、居住、服饰、诞生成年、婚葬、寿筵,都在剪纸中得到了反映。

    以岁时节令为例。正月初一家家挂春幡、贴窗花,一派喜庆气氛。正月十五闹花灯,灯上要贴剪纸,更加绚丽引人。三月清明,祭品上要摆放剪纸,表达怀祖之情。五月端午,剪贴“五毒”,以之避疫。七月七日乞巧节,姑娘相聚一起,剪花样、赛智慧。九月九重阳节,剪刻重阳旗,寓示步步登高。十月一日寒农节,用五色纸剪成寒衣,或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在门前或坟地焚烧,寄托生者对亡人的哀思。再从红白喜事来看。结婚时,大门两边要贴上大红双喜宇,还要在陪送的嫁妆上用《鱼儿扑莲》、《麒麟送子》、《鸳鸯戏水》等大型剪纸覆盖,作为装点。顶棚、枕头、手帕上的绣花,也是以剪纸为底样绣成的。送殡仪仗中的纸幡、摇钱树、金山银山,轿车大马,都是用纸剪刻糊制的。这些极普通的剪纸作品,虽不象珍珠翡翠那样华贵辉煌,却牵连着每个人的心灵,伴随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具有牵心动魄的艺术魅力。

    黄陵民间剪纸的题材大都是人物、动物、草木花卉,可贵的是它能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谐音、象征等手法,构成寓意性…的艺术画面。

    如《龙凤呈祥》、《凤凰戏牡丹》象征婚姻的美满与神圣。《刘海戏金蟾》象征爱情的真挚。《柿子和如意》表示四时如意、平安幸福。《喜鹊登枝》寓意喜上眉梢,喜事盈门。肥猪身上的装饰花纹,用一群小猪组成,以比喻“多子”。新媳妇怀里抱娃娃,表示“得子”等等。在剪纸艺术天地里,民间的能工巧手尽可以凭借她们的想象描绘出理想的一切,以形传神,表达出巧意、新意、美意。

    黄陵民间剪纸的体裁格式,根据各地民俗与实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最常见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据窗格的形状来定。窗户格式有菱形、圆形、多角等样式,窗花也随窗而异,小的寸许,精致灵巧,稚趣横生;大者有四角、六角、八角呼应的“团花”,素雅大方。在欢庆春节,或操办婚事都要贴“全窗花”,即剪出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莲花、桂花、笙等,祝愿新媳妇善于女红,早生贵予,美满幸福。

    黄陵剪纸由于其技艺精湛、题材广泛,而吸引了许多国内外剪纸爱好者和收藏者。德国友人白云台女士两次来黄陵,亲自到龙首镇上翟庄村杨喜仙老人家作客。当她亲眼看到杨喜仙的作品时,筒直不敢相信是用纸剪的。那艳若霓霞的彩蝶振翅欲飞,婀娜多姿的金鱼仿佛在水中游晃,千媚百态的牡丹喷香吐艳……这位德国洋女士大饱眼福,不得不为中国妇女的聪颖能干而由衷赞叹。她的作品同时被国家邮政总局作为邮票在全国发行。张林召、李竹英等的剪纸作品被多家博物馆、文化馆收藏,同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田青将黄陵剪纸同江苏的蓝印花布、贵州的蜡染、陕西凤翔的泥塑、山东潍坊的风筝、菏泽的鲁锦,天津杨柳青的年画等等这些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地区为特征,以百姓为中心,以民俗为内涵,以手工为特色的民间美学文化相提并论,给于了黄陵剪纸高度的肯定和赞赏,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季靳之林老先生评价我县剪纸大师张林召剪纸作品的创意、构图、意境、剪裁与艺术大师毕加索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近年来,在老一辈如剪纸艺术家的感召和影响下,虽然他们中一些剪纸艺术家已经故去,但是他们留下的艺术作品和艺术人格仍时刻回荡在黄陵人民心中,黄陵的文化工作者不断继承传统民间文化,精心对黄陵剪纸进行挖掘、整理,通过举办剪纸培训班、民间剪纸大赛、民间剪纸专题展览等形式,不断将黄陵的剪纸艺术发扬光大,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剪纸作者,剪纸艺术方兴未艾,蓬勃发展,国内外友人多次前来黄陵观摩,并多次交流于欧美及海内外,受到了各界人士和观光游者的高度好评。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