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传统戏剧 > 同朝皮影戏

同朝皮影戏的项目简介(图)

大荔县文化馆

 

 

  

 

    “同朝”即同州和朝邑的合称,现今的大荔县。它东临黄河,西接渭水,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民间艺术源远流长,绚丽多彩。同朝皮影戏就是流行于这一带的民间小戏。史书《都城纪胜》记载,清乾隆年间碗碗腔皮影戏在同朝一带广为盛行,后流入二华和渭南各地,深受群众喜爱。有谚语云:“华州的迷胡,合阳的线,同朝的灯影天下传。”

   皮影艺术源于秦汉时期,盛行于唐代,相传从皇宫传出,后流行于民间。皮影戏也叫“灯影戏”、“土影戏”,属板腔体民间小戏剧种。消乾隆年间,各种唱板已基本具备,且产生了一批剧作家,最有名的当推李十三,其作品有“十大本”。

   同朝皮影戏包括了皮影雕刻、皮影表演和碗碗腔唱腔。皮影的制作工艺包括选料、制皮、雕镂、彩绘、压平、定缀、合成等工艺流程,其手工精细,线条流畅,文人雅土清秀文静,武生将军英武雄悍,服饰舞台图案丰富多彩。表演时,设备简单:“席子一卷,亮子一展,油灯一点,就开戏了”表演由五人完成,分别叫做“前声”、“签手”、“后槽”、“上 档”、“下档”。从唱念做打到吹拉弹唱,五人均有明确的分工。同朝皮影戏的唱腔为碗碗腔,其名称来源,一说因其节奏以打击小铜碗而得名;一说因领奏用的乐器月琴旧称“阮咸”,又名“阮儿腔”衍化而成为碗碗腔。由于受地区语言,民间音乐和剧种的影响,同朝皮影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它的曲调较明快、高亢、细腻、华丽,唱词典雅但通俗易懂,行当齐全,唱腔唱板丰富多彩。代表剧目有:《观音堂》、《香莲佩》、《蝴蝶媒》、《火焰驹》、《青素庵》、《万富莲》《金碗钗》、《唐王征西》、《桂花山》、《劈山救母》、《刘秀走南阳》等。

    同朝皮影戏经过上百年的流传,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时至今日,每逢庙会、婚丧嫁娶、贺寿、节日、喜庆之时,当地人多请皮影戏来助兴,成为群众不可缺少的一种娱乐形式,曾被誉为“宫廷音乐”、“陕西一绝”,是当之无愧的民间艺术瑰宝。近年来随着一些民间老艺人的相继谢世,使这一艺术从制作到演出都面临断代危机,现在能唱完整本戏的艺人只剩高成林和段满瓮,年龄都已过60岁。为了保护传承同朝皮影戏艺术,我们已从2005年开始挖掘整理相关资料,并组织展演活动。2005年至今已有各类艺术院校、研究院、法国、日本等以单位及个人名义来沙底村访问,观看其演出,雕刻的皮影作品亦被不同国家的友人收藏。得到了《陕西日报》、《西安晚报》、《渭南日报》等多家媒体广泛赞誉。这一民间小戏带着浓郁的乡土味走进了博大精深的艺术殿、堂,成为人们来大荔观光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