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传统手工技艺 > 中华老字号春发生葫芦头泡馍系列制作技艺

中华老字号春发生发饭店葫芦头泡馍系列制作技艺的历史渊源

春发生饭店

    葫芦头泡馍,陕西传统美食,远在唐代就已有之,初唤作「煮白肠」,因何改为葫芦头,流传至今,尚有一段传奇。

    在唐代,京城长安流传着(煮白肠)、(猪杂羔)等小吃(即今日之葫芦头),因其味美汤鲜受到社会各界的喜爱。唐高宗时,药王孙思邈游医四方,途径长安东市,在品尝用猪肠肚做的“煮白肠”时觉其味腥油腻,遂从药葫芦里取西大香、上元桂、汉阴椒等健胃祛腥之药材,授店家以使用方法,并将药葫芦一并赠予。其后“猪杂羔”一改旧貌,味香四溢,久吃不腻。店家感念药王点拨之恩,遂将药葫芦视为“吉祥”之物高悬门首,并将“煮白肠”更名为“葫芦头”,承传至今。

    一九二零年,一位叫何乐义的关中汉子,在西安当时繁华的五味什字开张了一家“何记葫芦头”(春发生前身),由于他选料精细,配制得当,调味考究,别具一格,不久便成为西安的一道名食。一时间,“何记葫芦头”蜚声古城内外。二十年代末,一位陕西文人,在品尝汤浓味鲜、香气四溢的何记葫芦头后,有感而发,遂取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诗句,为该店起了一个极具诗意的店名,即「春发生」。

    五十年代,公私合营,“春发生饭店”,迁往南院门中段,营业面积100多平方米。改为全天营业。六、七十年,“春发生葫芦头泡馍”更成为西安广大市民可望不可及的美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春发生葫芦头”实行凭票供应,多数人路过南院门时只能是向春发生店内偷觑一眼,咽咽口水而已,即便是有幸得到一张餐票,也是买了端回家把一碗掺成几碗吃。有民谣为证:“提起葫芦头,嘴角涎水流”。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春发生饭店葫芦头泡馍已由单一的品种,研发出十余个品种。有海味葫芦头、精肠葫芦头、精肥葫芦头、特制葫芦头、鸡片葫芦头、大肉葫芦头等。并在“葫芦头泡馍”的基础上,挖掘研创了“五行菜”,即以猪肠、腰、心、肝、肚为原料烹制的各种菜肴。按肠属金、肝属木、心属火,肚属土以及以脏养脏的传统食疗而研制的。经过多年的试制,采取炒、炸、烧、炝、挂汁等烹调技艺研创出近百个品种。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