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国家级保护项目 > 第一批国家级保护项目 > 汉调二簧

汉调二簧的历史渊源

安康市文化文物局

    汉调二黄系秦中古调戏曲声腔,故称秦腔、西秦腔、秦声、西曲、二黄等,起源古都长安。明末清初以“西秦腔二犯”(二黄)流传各地。清初期盛行于陕西汉中、安康、商洛等地,逐步形成了本省关中、汉中、安康和商洛四大地域流派(安康、汉中又通称汉江派)。

    安康派汉调二黄主要为清乾隆元年(1736年)西安乾胜班和乾隆中期西安泰来班直接传播。清嘉庆、道光年间,安康所辖紫阳县蒿坪富商杨履泰并义子杨金年开办“鸿”、“来”科班。此后又有“永”、“清”、“长”、“福”、“天”、“九”、“协”、“安”、“荣”、“旭”、“玉”、“胜”等字派,一直延续到建国以后。清咸丰十年(1860),早先由陕西关中、商洛派和汉中仁丰班流传鄂西北地区形成的湖北房县瑞仁班入陕西留居安康,开办“瑞”、“彩”、“方”、“盛”等科班,艺人传继至建国以后。

    1956年安康成立专业汉调二黄剧团时,为称谓方便,遂改称汉剧(通称陕西汉剧),但民间至今仍习称二黄、汉调二黄和土二黄、山二黄等。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