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国家级保护项目 > 第一批国家级保护项目 > 汉调桄桄

汉调桄桄的保护计划

汉中市文化文物局

    目前已投入资金情况:
    1、从1986年起,市县连续3年投入21万元,招收学员58名,举办汉调桄桄演员培训班。
    2、2002年,省、市、县筹资14万元,排演新编汉调桄桄历史剧《千金买笑》参加陕西省第三届艺术节。
    3、2003年起,南郑县财政每年拿出15万元,解决了22名学员遗留多年的临时工转正问题。
    4、每年春节,南郑县政府拨款5万元,举行桄桄戏公演,扩大剧种影响。
    5、洋县资助成立了木偶(东路桄桄)自乐班,利用农闲开展演出活动。

    一、主要保护内容:
    1、对汉调桄桄梆子声腔剧种的整体性保护,使东路、西路两大流派薪火相继,各具特色。东路桄桄由于无专业剧团,已呈濒危,在保护上给予高度关注。
    2、对汉调桄桄唱腔音乐、板式的继续挖掘抢救及整体性保护传承。
    3、对汉调桄桄管弦乐,打击乐曲牌进行抢救挖掘及传承性保护。
    4、对汉调桄桄传统剧目的继续挖掘、整理、出新、复排、上演。
    5、为汉调桄桄老艺人建立声像档案,对传统表演技艺、绝活的抢救式挖掘与传承。
    6、对汉调桄桄传统演出、演奏器物的挖掘保护与传承。

    二、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举办演员培训班,培养了一批桄桄戏艺人,成为今天保护传承汉调桄桄的骨干力量。
    2、挖掘整理出版了《汉调桄桄音乐》一书,为汉调桄桄的研究和发展留存了宝贵的资料。
    3、创造条件排演新编历史剧《千金买笑》,获陕西省第三届艺术节十项大奖,扩大了汉调桄桄的影响,使这一稀有剧种焕发新的活力。
    4、政府加大扶持和投入力度,稳定、巩固了专业演员队伍。
    5、南郑、洋县每年给予一定的资助举办桄桄戏春节公演活动,促进了汉调桄桄的流传和保护。
    6、2003年以来,对汉调桄桄进行了多次抢救性资料拍摄。

    三、十年保护计划:
    2005-2006年 保护措施:全面调查,摸清桄桄戏剧目、艺人、传承人及濒危程度等情况,健全桄桄戏保护、传承组织机构,建立管理机制。 预期目标:1、完善调查资料整理为主的保护基础工作;2、建立、健全桄桄戏保护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席。3、为高龄老艺人建立声像挡案,尽最大可能保护濒于失传的技艺。
    2007-2009年 保护措施:制定落实有关政策措施,为汉调桄桄选拔、配备优秀苗子,巩固、扩大桄桄戏演员队伍,开展研究活动,整理、编印教材,开办培训班,开展传承、教习活动;以南郑县桄桄剧团和洋县木偶剧团为基地,鼓励提倡民间班社的发展。预期目标:1、改变目前仅有中、老年艺人,后继乏人的濒危状况,使洋县木偶剧团和南郑县桄桄剧团逐步健全老、中、青结合行当齐全的汉调桄桄演员队伍。2、通过举办培训、传习活动,为汉调桄桄培养后继传人。3、至少每年举行—次汉调桄桄公演活动,扩大汉调桄桄的影响和受众,以活动促传承和保护。4、使南郑县桄桄剧团、洋县木偶剧团成为全市汉调桄桄研究、传习、排演的龙头,并充分发挥骨干示作用,培育、发展一批民间班社。
    2010-2011年 保护措施:复排汉调桄桄经典剧目,装备演出团队,在本市和周边地区巡回演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与遗产保护相适应的桄桄剧团管理机制。预期目标:1、复排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全部汉调桄桄经典剧目。2、每年在本市和周边地区至少演出30场。3、初步建立规范、合理、科学高效的汉调桄桄剧团管理和运行机制。
    2012-2014年 保护措施:创作、排演新剧目,探索开发文化演出市场,不断扩大汉调桄桄的演出场次和范围,使这一具有鲜明特色的稀有剧种发扬光大。预期目标:1、创作、排演2—3台新剧目,丰富汉调桄桄剧目品类,适应观众的审美取向和消费需求,使汉调桄桄有所创新发展。2、在积极开拓本省演出市场的同时,创造条件到省外及国外演出,探求较好的经济效益,努力实现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

    四、保护措施:
    1、把汉调桄桄的保护、传承纳入政府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从组织领导、活动开展、挖掘整理、研究开发、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重视和支持。
    2、全面掌握桄桄戏濒危程度等情况,制定落实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3、为高龄老艺人建立声像档案,尽最大可能保存濒于失传的技艺。
    4、加强队伍建设,举办汉调桄桄艺员、演奏员培训班,培养后继传人。
    5、定期举办汉调桄桄公演活动;复排、上演经典剧目;创作、排演新剧目。
    6、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与遗产保护相适应的桄桄剧团管理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开发文化演出市场,实现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

    五、建立机制
    1、健全市县两级汉调桄桄保护组织机构,十年保护计划由南郑县桄桄剧团、洋县文化馆负责组织实施,汉中市文化文物局负责管理、督导。
    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探索建立与遗产保护要求相适应的剧团管理运行机制;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资金投入机制;
    4、加强队伍建设力度,不断巩固、壮大桄桄戏演员、演奏员队伍,不断提高汉调桄桄团队的装备水平,表演水平,艺术档次,以及演出的覆盖范围和影响力。

    六、主要经费预算及其依据说明
    每年为汉调桄桄的抢救、保护及发展传衍投入必需经费206万元,主要用于如下方面:
    1、对汉调桄桄的唱腔音乐、管弦乐、打击乐曲牌、传统节目、表演、演奏技艺、绝活的继续挖掘性抢救、研究;建立音像、文字档案资料室。
    2、对剧种的整体性保护,发展与传衍,扶持濒危消亡的东路桄桄,使这一剧种流派得以后继有人,重点扶持1—2个业余木偶剧团。
    3、重点扶持南郑县桄桄剧团,加强传承的专业队伍建设,改善演出设施、设备条件。增加排演新剧目和演出场次。
    4、用于面向社会的汉调桄桄票友的培训、社会公演和汉调桄桄的大众普及活动。
    经费来源:市县财政、社会公益资助、剧团演出收入共计筹资56万元,争取中、省保护资金150万元。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