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 > 线上展览 > 读者活动线上展 > “心旅行·阅读陕西”图文征集活动获奖结果公示及优秀作品展

好一处静心幽雅之所

作者:赵莉渭 推荐单位:宝鸡市图书馆

  

  正值盛夏,我们一行几人来到麟游,吃过午饭,汽车把我们带到距县城东六公里的漆水河畔。一个僻静的小山沟,青青的山峦,陡峭而秀丽,清清的河水,宽阔而舒缓。呈“几”字形河弯的西南岸上,山环水绕之间,出现了一座孤零零的小平房,我们就此下车。徒步往前,只见西南面两座依山而建的庙宇,掩映在几棵蓊郁的大树之间。进入庙院,一条石砖铺就的小径蜿蜒前伸,一直到浓阴茂密的林木深处,幽雅而清净。原来这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慈禅寺石窟。

  县博物馆王馆长带领我们走在小路上,右边的山崖是典型的冲击岩石壁,一层一层叠在一起,像书本一样整齐。四周很静,听得见鸟语,闻得见草香,几只黑色的蝴蝶,悄然地在沟底徜徉飞翔,看上去就像我们将要参观的石窟一样静谧安详。快到河流与山崖的交界处时,王馆长随手往崖壁上一指说:“你们看!”啊,壁上竟有很多小石窟,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石窟有好多处。在这样一个峭壁之上,古人曾如此用心,凿出这么多石佛,实在让我们惊异。

  接着,王馆长导引我们参观了现保存基本完好的三大窟,四十余尊造像。慈禅寺正殿,由北向南是第一窟,窟高7.2米,深5.4米,内雕三尊大坐佛,是三世佛的特征,即释迦牟尼佛,过去佛,未来佛。三佛造像形体高大,面庞丰腴,表情威严中带着慈祥,那一丝不易查觉的浅浅微笑透着抹不去的人情味和神秘感,佛教仁慈博爱的境界跃然石上,令人心生敬意。第二窟,窟高5.4米,深2.2米,洞顶略呈穹隆形,造像最为精美,正中雕一赤足站佛,身高4.7米,慈眉善目栩栩如生。另外,南北两壁上下,各凿两龛,北壁上龛像已不存,下龛一佛二菩萨,南壁上龛雕一佛,下龛一佛和迦叶、阿难二弟子。第三窟为半成品,中雕一小佛,可惜头部已经风化。

  过去我们曾参拜过很多佛像,但这慈善寺的第二窟佛像通身饱满圆润,仪态恬静优美,恐怕是我们见过的最完美的佛像之一。佛经《观佛三味海经》上说:“像面圆满,如十五日月,眉间毫相,颇如梨珠。后观佛光,如旋火轮。自有众生乐观髭须如蝌蚪形。流出光明者,即为如来佛。”望着她,你会不由得感到佛祖的风度威仪,诸神的圆润完美,世间的人伦序次;不由得让你的心沉静下来,世间的纷繁杂扰很快就烟消云散。你无须祷告、朝拜,只须默默地用心去瞑念,也许刹那间你的心就会与佛祖相通,归于宁静!

  慈善寺开凿于隋唐。唐朝武则天信佛,所以佛事兴盛,高宗李治偕武后从永徽五年到仪凤三年,前后八次驾幸九成宫避暑期间,频频到慈禅寺参拜,一些著名高僧也前来讲经说法,香火不断,久负盛名。这样一个佛教寺院,虽经天灾——洪难、人祸——唐武宗李炎倡道灭佛,竟然能够保存下来,实属不易。是上天恩宠?还是泯泯之中神灵保佑?据说,慈善寺文革时期所以能免遭祸害,主要是因为当时被洪水掩埋。这真是“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慈善寺也算是因祸得福;而当他再次重见天日时,正好又赶上了现在这个大好时代,更是福上加福了。

  寺庙门前,有棵参天古树,传说是佛窟建成之时并未盖庙,佛窟沐浴在阳光雨露之下,一日忽降大雨,窟前突然就长出一棵大树,正好盖住窟顶,很是神奇。于是人们才想到赶紧酬资建庙,将它保护起来。

  隋唐皇帝把慈善寺建到这个地方,也算是煞费苦心了。这里不但远离尘嚣,风景优美,而且清净凉爽,便于他们朝拜。我们来到院里,游人很少,树下铺满了一层桑椹果。有人说那是能吃的,我们就真的拣起吃开了,真的很甜,纯天然、无污染啊!在茫茫的大千世界,在游人如梭的旅游胜地,哪里还能找到这样一块清净之所?到处都是人为的景观,到处都是人流践踏的痕迹,原始古朴的人文自然景观,早已成凤毛麟角。“人怕出名猪怕壮”,风景名胜亦是如此,一个寺院一旦出了名,游人纷至沓来,难免遭到破坏。我曾经去看过乐山大佛,以为那是一块清净幽雅之所,谁想如蚁的人流排着长队也只能一睹冰山一角。据说大佛风蚀侵化的程度十分严重,政府虽多次投资修缮维护,也很难奏效。由此看来,我们这次还能找到像慈善寺这样一个世外桃园,实在是一件幸事。但愿麟游能好好保护它。

  第二天清晨,我们在青莲山公园游玩时偶遇一位南方人,他说他们正在和有关部门商谈开发麟游千佛洞的事宜,今天就要签字了。于是让我们不由地又想起慈善寺,今天是千佛洞被开发了,明天或下一个难保不是这慈善寺。而不少地方的经验证明,开发往往是和“破坏”连在一起的,开发之日也许就是景点遭难之时。但愿麟游各景点的开发能和保护连在一起,使它永远保持人文景观的自然面貌。这是我们内心对这个世界美好的企盼,但愿佛祖保佑,让我们能够如愿。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