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图讲坛】梁长江教授做客陕图描绘中国古代建筑简史

时间: 2020-11-16

  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大部分的公共建筑都是根据世代传承的木质结构法则来建造,这套木结构的体系精密而科学。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0月24日、11月7日,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梁长江教授做客“陕图讲坛”,主讲了《卯榫之间的中国古代建筑》的上下半场,用五个小时,为读者深入浅出的系统讲述了中国古建筑历史概况及传统建筑的构造法则。

  梁教授将中国的建筑历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原始阶段——原始社会的村落建筑;2.早期的初创阶段——夏、商、周时期的城市;3.成长和大发展期的建筑和城市——秦、汉、唐的理想城市;4.成熟期的恢弘建筑和城市——宋、元、明、清。

  原始社会,房屋的地域差异较大,不同遗址史前房屋的建筑形式和结构有着明显的不同。河姆渡遗址出土了榫卯结构的木构件。夏商周时期,建筑设计出现了事先踏勘和规划布置;秦汉时期,中国以砖木为材料的建筑结构日趋完善,建造技术更加成熟;唐朝的兴盛,也是中国建筑及城市发展的伟大时代,唐大明宫、佛教建筑恢弘大气,影响深远;宋元明清中国古代建筑日渐成熟。宋代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建筑比唐小,但比唐朝建筑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主要以殿堂、寺塔和墓室建筑为代表,流行仿木构建筑形式的砖石塔和墓葬,创造了很多华丽精美的作品。元代粗放不羁,在金代盛用移柱、减柱的基础上,更大胆地减省木构架结构;明建筑上承宋代营造法式的传统,下启清代官修的工程作法。清朝,诞生了中国近代意义上的“第一位建筑设计师——样式雷”,雷家七代为皇家进行宫殿、园囿、陵寝以及衙署、庙宇等设计和修建工程,为中国古建筑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梳理完建筑历史,梁教授又从“地基基础”、“柱础和柱”、“斗拱”、“屋架”、“屋顶维护结构”、“门、窗及其它小木作”等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作,讲述了榫卯的基本构造、性质特点。榫卯结构虽然每个构件都比较单薄,但是它整体上却能承受巨大的压力。这种结构不在于个体的强大,而是互相结合,互相支撑,这种结构成了后代建筑和中式家具的基本模式。

  讲座最后,梁教授总结道:“中国建筑经历了漫长的演变,我们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按照第一原理的方式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建筑模式。城市规划史、建筑史是我们的文化瑰宝,我们应该爱护它保护它,起码了解它的历程。”

  通过讲座,读者了解了中国建筑历史概况及各个时期建筑的特点,感受到榫卯这种中国建筑中最早具有科学设计意义的语言。【会展部供稿】

主讲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梁长江教授

听众佩戴口罩 间隔入座

听讲现场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西安市长安北路14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57号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