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资讯>新闻

西安文理学院师生赴陕西省图书馆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三篇)

时间:2020-10-26 来源:陕西省古籍保护中心

 

编者按20201018日下午,西安文理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2020级历史学143名同学在王兰兰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陕西省图书馆古籍近代文献阅览室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历史文献部负责接待工作,并为同学们现场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古籍知识、实践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实践效果。今收到王兰兰老师推荐的3名同学写的3篇参加教学实践心得体会,为了交流、学习、沟通,原文刊登如下。同学们在文章中都提到了“省图历史文献部的老师们,辛苦了”,编者十分感动,陕西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要发挥古籍特藏的优势,结合高校学生学习实际,更多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学习古籍  传承文化


西安文理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李森

 

20201018,我们历史学专业的全班同学参观了陕西省图书馆,期待已久的日子终于来了,大家格外兴奋,一路上都兴致勃勃。在去之前,我特意在百度上查询,终于知道了陕西省图书馆成立于19098月,是中国成立较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也是中国西部地区成立最早的公共图书馆,是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原文化部评定的“国家一级图书馆”,是陕西省文明单位,馆内各种图书十分丰富,图书馆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馆藏总量达507万余册,其中图书399万余册,古籍32万余册,报刊60.5万余册。另有电子图书359万余册,视听文献、缩微制品等其他文献14.4万余册。年入藏新书20.6万余册,年订中外文印刷型报刊5000余种。

初见省图时,只觉它磅礴大气。我和同学们大概浏览了图书馆的结构,人非常多,就连坐的位置也没有,因为早上我们早起去参观了碑林博物馆,大家都非常疲惫。但是在看到图书馆这么多的人在学习时,自己也不由自主地被带动起来,坐在地上并拿了本书。特别是比较高层楼的哥哥姐姐们,都在认真地自习着,不论外界因素多么繁杂吵闹,她们仍在专心致志地学习着,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这次目的是参观了解中国古籍知识,到了古籍民国文献阅览室之后,姜老师开始给我们讲解古籍各种版本,虽然在去之前我已经提前做好些准备,听了北京大学辛德勇老师关于古籍版本知识的讲座,但那终究只是纸上谈兵,没见到实物。幸运的是,到省图书馆以后,我们见到了许多珍贵的古籍,我对四周双边、天头地脚、象鼻、边框(栏)等名词终于有了直观的感受。姜老师给我们讲解了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版本的区别。蝴蝶装就是将印有文字的纸面朝里对折,再以中缝为准,把所有页码对齐,用糨糊粘贴在另一包背纸上,然后裁齐成书。而包背装是中国古代图书的一种装订形式,一般认为起于元代,到明中期以前多用此法。线装是书籍装订的方法之一。装订时将印页依中缝折正,使书口对齐,书前后加封面、打眼穿线即成。线装书只宜用软封面,且每册不宜太厚,所以一部线装书往往分为数册、数十册。于是人们把每数册外加一书函(用硬纸加布面作的书套),或用上下两块木板以线绳捆之,以利保护图书。线装书盛行于明代中叶以后。它是由蝴蝶装和包背装逐步发展而来的。听完老师的讲解,我似乎理解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真谛。

第一个环节结束后,我们来到了上传古籍普查数据的地方,由于古籍十分珍贵,不轻易对外开放,所以老师们为了学者能够方便学习,将古籍的信息登录到全国古籍普查平台网站上,资料十分详细。

之后,我们来到了古籍修复室,见到了各式各样的修复工具。薛老师仔细地给我们讲解了修复用纸的知识,他说每册古籍的纸张都是不一样的,要通过定制才可以得到与待修复古籍接近的纸张。薛老师在修复工作方面工作了15年,有着丰富的经验,我们半开玩笑着说:“您是不是脾气特别好呀?”他说:“是的。”因为修复工作非常复杂,并且工具也非常细小,需要无比的耐心才能完成这个工作。在参观时,我们见到了一部家谱,是一位老先生祖传的,在把家谱送到修复中心修复后,他带回了复制本,将原本留在了图书馆,想必在他看来,将原本留在专业的古籍修复工作者手中,是对祖传家谱最好的保护吧。

省图历史文献部的老师们还为我们精心安排了雕版印刷实践环节。我们亲自动手操作,用刷子蘸上朱砂并把它刷在雕版上,再用纸轻轻放上去,拿着特制的工具轻轻擦拭,就刷印上了。大家热情很高,排队印好后,纷纷拿着自己的作品互相比较,脸上都挂着开心的笑容。因为要上晚自习,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省图。在回去路上,大家都在讨论着刚才看到的各种古籍,作为一个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我为我们中华文明的长久历史文化感到骄傲。

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可以学习到这样独特的知识。在省图历史文献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这次现场教学实践活动令我受益匪浅,在此向各位给我们作精彩讲解的老师们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因为各位老师的倾囊相授,使我学到了一些宝贵的专业知识,也仿佛摸到了历史学的冰山一角,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后才能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坚实,在今后学习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过程中,我还要经常来到省图历史文献部读书学习,向各位老师虚心请教。

谢谢图书馆各位老师们,放弃周末休息,不辞辛苦地为我们讲解各种古籍知识,带领我们参观珍贵古籍和网络信息采集、纸本修复等工作,老师们辛苦啦!



 

 

愉快省图行


西安文理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朱小英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谈到阅读就不得不说图书馆了,如同著名阿根廷历史文学家博尔赫斯所说的一样:“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就好像我一样,在此次参观陕西省图书馆后,我想图书馆就应该是省图这样的。

    作为新入学的大一新生,在专业知识储备上还有所欠缺,老师想让我们能够了解更多的丰富的知识,所以为我们安排了一次愉快省图行。

    此次省图行对我来说非常独特。因为没有认真听老师的时间地点安排,在全班同学都到了后,我才遗憾地发现我竟然走错了地方,这件事情教会了我,要看清楚指示再行动。我本来就准备放弃了,但是老师说会收获很多的,我还是去了。当我赶到的时候,省图历史文献部老师们的讲解已经开始了,同学们也在认真听讲,环境安静但不是无声,我顿时显得很突兀。我从门外悄悄地走进去,也加入了活动当中。此次省图行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本次我们参观的是各种古籍版本、古籍数字化、古籍修复和雕版印刷,平时能观看的机会不多,所以这次我们很幸运。

古籍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智慧,其中有太多的优秀文化值得我们去探究,进入古籍的海洋,我们常会发现古人的智慧真是超乎想象。但古籍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看到的,这次有这么好的东西展现在我们眼前,是非常难得的。如省图老师讲到了蝴蝶装、包背装等,当有一天我们学到与此有关的内容时,我们的脑子里将是有“迹”可寻的,不会觉得难以想象。我们老师看到这么稀少而且珍贵的古籍,也很欣慰。因为在她们读书的那个年代没有我们这么好的资源条件,我们应当珍惜并感激。

因为我的迟到错过了一件中华再造善本《金刚经》,据说其原件收藏在大英图书馆。这是一件精美、华丽而又古韵古香的作品。我们所看到的虽然不是原件,但也是严格按照原件所复制的,这在中国古籍保护史上也是少有所见的。有人或许会说看一个复制品有什么意义?那我只能对你说你不懂古文化。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晶的一部分,虽然是复制品,它所讲述的依旧是中国故事,传递的是中国声音。

在本次省图行中,我了解到了省图老师们工作中有一项是将古籍信息录入电脑,上传网络,这样我们现在就能够在网络上阅读部分相关书籍了。平时我们只知道在网上搜一些书,但并不知道是谁把书籍上传到网站。这次参观后我明白了:有一群热爱中华文化的默默地奉献者在我们所不知道的时间里,很努力地把稀缺资源的书籍信息录到网上,便于我们查阅阅读,这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工作。

在这之后,我们还有幸听省图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古籍修复的相关知识。这是拯救一些受损稀缺文献的重要工作。古籍修复工作的老师看起来很年轻,这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但听着他的介绍,以及和我们老师的沟通、交流,我感到他还是一个很细致、专注感很强的人。看着修复团队所修复的,且正在整理的一些书籍,我了解到了原来修复古籍的纸张、线等都是需要特制的,原来修复古籍的纸张需要和原古籍纸张相匹配,需要检测出原籍用的材料是什么,原来……有太多太多以往所不知道的、所不了解的,我顿时发现这一群拯救古籍修复的人是一群多么“可爱”的人。在古籍修复室,给我留下印象格外深刻的一件作品——家谱。这部书是一位私人自己收藏的本族家谱,原本保存的并不好,省图老师将其修复好后,他将这部书无偿捐赠给了省图,自己则带走了复制本。我想这是多么有趣又有意义的事呀!

省图行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我们自己动手感受一下印刷术。虽然有的人认为这个看起来太过容易,但在我看来要想真正了解一个实物那就要回到它所存在的环境里。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多么有意义的活动呀,想到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年代里,古人一步一步地探索,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这在当时的国内外都是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促进东西方的交流搭建起了一个桥梁,是多么了不起的发明呀!

同学们在这个环节都非常感兴趣,积极踊跃地加入到这个活动中去,我也不例外。省图老师为我们提供了特制的朱砂、刷子、雕版以及特定的纸张,在一些同学遇到困难或者操作不正确的时候,省图的老师很悉心地帮助我们。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印刷了一幅字和一幅画,字的内容来自荀子的《劝学》,画上有字为国泰民安,老师还与我打趣到,可以过年带回家当年画用。

最后,要感谢各位省图的老师,本次省图行愉快且意义重大,让我对中国古文化,又加深了了解。如果下次有机会,也想加入到我们省图中去帮忙,多多了解古籍方面的知识。

再次感谢省图各位老师的辛苦付出!



 

 

 

观古史  护典籍

                         ——陕西省图书馆教学实践活动有感 


西安文理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包佳祥

    

书籍是维系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红线,也是每个中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朱熹曾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从课本上可知,文字书写的中华文明是跟随历史时代而不断发展的,早期文字,如甲骨文和金文,是纂刻在龟甲兽骨与青铜器之上。这时期并没有形成书这个概念,而等到春秋战国时期,竹简开始大规模使用,人们对书籍才有了自己的概念。这时期对读书人最高的褒扬便是“学富五车”。著名书史学家钱存训指出:书籍的起源,当追溯到竹简木牍,编以书绳,聚简成篇,如同今日的书籍册页一般。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读书人不再依靠笨重的竹简来学习。但纸质古籍是何式何样的,我也只在课本上听说过。为了一睹古籍的风采,1018日下午,我与同学们来到了陕西省图书馆。坐落于古都西安的这座图书馆,壮丽恢弘的建筑让每一位读书人都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又吸收了这座城市的古色古香,自带几分典雅。

在陕西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的所见所闻,都使我眼界大开。过去我以为纸出现之后书籍的样式走向了统一,殊不知这时书的发展才刚刚开始。蝴蝶装、包背装等更是闻所未闻的新名词,从唐代的卷轴装,到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再到常见的线装,琳琅满目的书籍呈现在我的眼前,让人眼花缭乱。我们很幸运地见到了唐代金刚经的中华再造善本和《韩非子》刻本等实体书,还见到了各种印本,结合这些实物和姜老师清楚细致的讲述,我对古代书籍版本的发展历程,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以前在课堂学过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术等知识变得鲜活起来;老师还讲述了铅印的产生以及传入中国的过程,我深深感受到人类文明互学互鉴的内在动力。

之后,刘老师给同学们讲解了如何对古书信息进行电子录入,以及读者对网络古籍资源的查询方法。运用现代电子科技进行古籍的保护,可以让图书馆中的古籍更好地服务广大读者,这是一项多么有意义的事业啊!同时,我们了解到了不同古籍的分类知识,如珍本、善本的概念,加深了对古代典籍的认识。   

随着时间的流逝,历经改朝换代、天灾人祸,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后,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下,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动荡,古书保存殊为不易,即便幸运保存至今,也多有损伤,因此古籍修复工作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由于古文献用纸在不同朝代或同一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都有所差异,因此古文献用纸种类较为繁多。修复时要求修旧如旧,所以选择修复的纸张要跟古籍的纸张尽量保持一致,单就纸张的选择已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薛老师所讲述的古籍保护修复工作知识,让我对技艺精湛的工作人员产生了深深的钦佩之情。你们不仅仅需要深厚的历史知识,更需要耐心和细心。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不但明白了古籍修复的不易,更明白了我应该为国家的古籍保护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在省图历史文献部老师的指导下,借助雕版印刷技术,同学们每人都刷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作品,虽然我们的技术略显生涩,成品也欠完美,但同学们都非常开心,大家都体会到了数千年前古人传承文化的方式,也留下了美好的人生记忆。   

这次陕西省图书馆之旅,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同一般的回忆,让如我这般热爱历史的同学受益匪浅。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课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更让我了解到了古籍文献的稀少和保护的困难。作为一位学生,不断读书进取是我们对自身应有的要求。如马克思所说:“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经历了这次古籍知识的洗礼,我更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今后要用更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让未来的自己变得更好。

此次赴陕西省图书馆参加教学实践活动,我深感获益良多,在这里由衷地感谢省图历史文献部的老师,是你们的悉心教诲,让我明白了学史不仅仅是为了丰富自己,更是为了保护这一份份先贤留下来的历史记忆。

谢谢老师们!







附件: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