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五 西柏坡精神的当代弘扬

马新发 雷莹


  正如前文所讲,“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主题,对于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今天弘扬西柏坡精神,关键就是要牢牢把握“两个务必”,在实践中切实履行“两个务必”。
  (一) 深刻把握“两个务必”的价值方位,确立弘扬西柏坡精神的思想前提
  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翻开中国的历史长卷,不难发现,王朝的兴衰更迭,社会的治乱变迁,无不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其中之一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即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就能长治久安;骄傲自满,贪图安逸,必然走向衰亡。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有没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能不能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两个务必”是我们党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西柏坡精神的精髓。弘扬西柏坡精神,首先需要在思想上深刻把握“两个务必”在历史上和党的发展中的地位与价值,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1949年3月,党中央、毛泽东在西柏坡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刚刚落下帷幕,蒋家王朝摇摇欲坠,全国解放指日可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基本完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新中国黎明的曙光已在东方闪烁。党的工作重心开始从乡村转向城市,从革命战争转向和平建设,党也即将从革命的领导主体向建设的领导主体即执政党转变。就在这一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了。毛泽东并没有被胜利所陶醉,而是清醒地认识到,建设新中国是历史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能否实现这一历史性转变,能否执好政,对于全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面对一些人对我们党建设新中国能力的怀疑,面对历史性转折的考验,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一方面充满自信地向世界宣告:“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另一方面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感悟,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①
  毛泽东“两个务必”的告诫,旨在强化全党的忧患意识,自觉认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旨在强化全党的使命意识,坚定勇于胜利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激发奋斗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为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做好思想准备。否则,倘若忘却历史的教训,缺乏对历史转折的自觉意识,缺乏奋斗不息和开拓进取的精神,我们的党员干部就适应不了历史使命的转变,就经受不住执政后“糖衣炮弹”的袭击,就会在骄傲自满和贪图享乐中消解正气、朝气和锐气,历史的伟大转折也就难以实现,甚至有丧失胜利成果的危险。这样的事例在历史上并不鲜见。因此,在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时,毛泽东意味深长地对周恩来说:进京赶考去。周恩来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毛泽东也自信地说;我们绝不学李自成,我们会考出好成绩。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两个务必”时时警示着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也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不断取得新的胜利。邓小平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江泽民反复强调全党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1991年,他来到西柏坡视察并挥毫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江泽民还在多种场合反复强调,过去干革命需要艰苦奋斗,今天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要靠艰苦奋斗。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重要论述深刻表明,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党的立业之本、取胜之道、传家之宝。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异常复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可以说是外有压力、内有困难,风险不断、考验不断。然而,我们的事业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第二步战略目标。这其中,“两个务必”正是激励我们顽强进取、百折不挠,在困难和考验面前巍然屹立、敢于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 全面把握“两个务必”的深刻内涵,奠定弘扬西柏坡精神的认识基础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有着深刻的内涵,今天我们弘扬西柏坡精神,践履“两个务必”,内在地要求我们要联系历史与现实对“两个务必”有比较全面深刻的把握。否则,落实“两个务必”,就容易演变成一句口号,而不会落实成为一个个具体的实际行动。
  首先,“两个务必”蕴含了蓬勃向上的革命朝气。从历史上看,一个政党,在它处于创业的时期,相对来说,往往是比较谨慎和勤俭的;而在它功成名就的时候,则往往容易产生骄傲自满、忘乎所以。因此,古人总结经验说:“满招损,谦受益。”“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但是,过去的政权,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最终不可能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怪圈。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它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外,没有任何一己的私利,它力求按照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使自己所做的一切,顺乎时代之潮流,合乎人民之需要。然而,要永葆革命的青春,就要做到“两个务必”。毛泽东在西柏坡提出“两个务必”,在离开西柏坡时把在北京建立新中国比作“赶考”,说“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这都体现了蓬勃向上的革命朝气。
  其次,“两个务必”蕴含了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艰苦奋斗不仅要表现在物质上,更要表现在精神上;就是说,不管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有多少险阻,有多大的艰难困苦,我们都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应当看到,当今的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有新的发展,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我们的国家这些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发展还很不平衡。如果我们只看到成绩,看不到不足,满足于现状,止步不前,丢掉了革命热情和拼博精神,那是非常危险的。我们只有在物质上艰苦朴素,不图享受,在精神上英勇顽强,不畏艰难,才能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再次,“两个务必”蕴含了脚踏实地的创业行动。艰苦奋斗,贵在奋斗。毛泽东在延安整风中指出:“‘自由是必然的认识’——这是旧哲学的命题。‘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命题。”②这就是说,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如果对世界有了一些认识,却空谈一阵,束之高阁,那是毫无意义的。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不是喊出来的,而是要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③所以,我们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要求,扎实苦干,力戒空谈,一步一个脚印,切实纠正各种不良风气。我想,这也是“两个务必”题中应有之义。“两个务必”与延安精神有着内在的联系。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便提出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就说明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 在党的事业发展中实践“两个务必”,牢牢把握弘扬西柏坡精神的关键环节
  西柏坡精神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至今已过去了五十多个春秋。现在,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的环境、条件、任务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弘扬西柏坡精神,归根结底是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党的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切实做到“两个务必”,把弘扬西柏坡精神体现到具体行动中去。在党的十六大之后,党中央要求全党重温“两个务必”,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迎接挑战、经受考验,不断争取新胜利。
  坚持做到“两个务必”,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还需要继续艰苦奋斗。因此,在成绩面前,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停滞不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贫乏,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要在新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21世纪中叶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任务,要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我们要走的路还长得很,我们肩负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还会很多,我们必须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只有万众一心,艰苦奋斗,才能完成宏伟大业。
  坚持做到“两个务必”,努力迎接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是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较量中的作用凸显。而创新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过程,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一个清醒的民族要居安思危,一个成熟的政党更应未雨绸缪。只有不断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才能做到未雨绸缪,保证党始终挺立于时代潮头,保证国家的发展永不停步。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坚持做到“两个务必”,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带领人民群众开拓创新,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凝聚起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坚持做到“两个务必”,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执政,我们党也同样面临着“赶考”。江泽民多次强调,要清醒地认识新环境、新任务对我们党执政的影响,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然而,目前党内还存在着与党的执政地位、党的历史使命不相适应的现象,如有的居功自傲,贪图享受;有的权为己用,利为己谋;有的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古人云: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如果骄傲情绪盛行,享乐思想弥漫,那么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党的十六人报告指出:“全党同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永远同人民群众心连心,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坚如磐石。”强化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坚持做到“两个务必”,是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根据党的建设的实际和干部队伍的实际,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时刻牢记和坚持“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同一切危害党的肌体的腐朽思想和行为进行坚决斗争,筑牢精神支柱,才能确保党的性质永远不变,党的宗旨永远不改,党的事业永葆生机。
  ①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1439页。 
  ② 《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43—344页。
  ③ 杨波:《深入认识“两个务必”的深刻内涵》,载《光明日报》2003年2月18日。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马新发,雷莹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