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增强干部党性修养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相结合,密切联系中国实际而创造出的一整套的优良作风。正是在延安精神的鼓舞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边区政府才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化解了一次又一次危机和困局,不仅建设了一个坚强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锻造了一支钢铁般的军队,取得了局部执政的宝贵经验,而且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产生和形成伟大延安精神的延安时期,作为中国革命过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已成为过去,但它所留下的历史经验仍在党和国家今天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围绕这一问题,陕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近年来在延安精神教学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并且初步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把弘扬延安精神与加强干部修养相结合
  以延安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促进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是新时期我们弘扬延安精神的主要目标之一。为此,我们长期以来坚持把弘扬延安精神与干部培训相结合,努力让延安精神入教材、入课堂、入脑入心。
  挖掘、研究和开发延安时期的革命历史和党的优良传统的宝贵教育资源,把它转化为干部培训的教材,是对干部进行党性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组织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对延安红色资源进行挖掘和研究,形成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延安13年和延安精神”为主干的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以及对干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培训“菜单”,如“党中央在延安13年简明历史”、“弘扬延安精神,加强党性修养”、“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发展史”、“延安时期的党风廉政建设”、“延安时期党的执政经验研究”等。在制定培训计划和组织实施培训中,根据不同班次培训对象的需要,从这些“菜单”中精选需要的专题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专题培训之中。从实践来看,这些“菜单”基本满足不同班次培训对象的需要,收到了良好效果。广大领导干部通过延安精神的学习,在党性修养方面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二、把弘扬延安精神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理论说教从来都是枯燥的。单纯的课堂教学只是起到了一个知识灌输的作用,而要让课堂知识转化为真知,就必须深入实践,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此方面,现场教学就起到了课堂教学所缺乏的实践认知作用。现场教学具有情景体验、直观生动、激情感悟、反思深化的鲜明特色,增强了革命传统教育的鲜活性和吸引力,是干部教育培训课堂的拓展和延伸,是干部教育培训模式的一种创新。党中央在延安13年,留下了大量的旧居旧址,这些旧居旧址记载着我们党光荣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把这些旧居旧址作为干部教育现场教学的载体,在历史发生地讲述延安精神、点评历史、反思现实,可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抓好延安精神课堂教学的同时,大力开发和培育“延安精神”现场教学新模式。通过与延安方面的协调合作,我们目前已经把凤凰山麓、四八烈士陵园、杨家岭、枣园、王家坪、延安革命纪念馆、宝塔山、南泥湾等革命旧址作为我校干部教育培训的现场教学基地。在开展现场教学过程中,我们把内容与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让学员统一穿着八路军军装,统一行动,统一管理,目的是使他们进入角色,主动融入现场情境,以增强组织性和纪律性。在教学中,我们把系统讲解、重点点评、案例分析和互动交流四种基本方式结合起来,根据教学点的内容,按照不同班次进行合理配置,以增强延安精神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对同一个教学点枣园,我们既可以讲延安时期的党群干群关系,也可以讲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的形成及其作用和意义,也可以讲张思德精神、任弼时精神等。通过两个课堂的教学,不仅让广大学员的理论素养得到了提升,而且精神境界也得到了升华。
  经过两年的实践验证,我校推出的延安精神现场教学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两年来,我们共开展了80多期延安精神现场教学活动,培训省内外各类层次干部达3000人次,目前在全国已产生了一定影响。《新华内参》、《学习时报》、《陕西日报》等各大媒体也纷纷对我校的延安精神现场教学模式进行了报道,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与此同时,延安精神现场教学也成为我校的一门精品课程。
  三、把弘扬延安精神与党校办学相结合
  第一,坚持“党校姓党”是党校办学始终不变的政治立场。党校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阵地和党性锻炼的熔炉,是各级党委培训轮训党政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在整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省委党校从早期西北革命根据地,走到今天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面对着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时代课题,一直坚持着党校姓党的办校方向。“党校姓党”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党校的全体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忠诚于党的领导;二是在教学和科研中有明确的政治导向,自觉地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决不允许有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杂音”和“噪音”出现;三是一切工作以服务党和国家的大局为重。
  第二,坚持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发展。近年来,党校坚持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建设的原则,积极推进教学和科研工作机制的创新。特别在党校科研管理体制和机制上大胆创新,取得了突破性成效。一是创新科研工作制度,制订、修改、完善了一系列诸如科研管理条例、科研奖励办法和高层次成果随时高额奖励制度等科研激励制度;创建教学与科研互动、人才培养与科研学术互动的激励机制;二是创建开放型的学术活动机制,极开展对外开放交流,适时成立“陕西干部培训国际交流中心”。在同越南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岘港分院、美国乔治亚大学建立友好交流关系前后,还与比利时、法国、俄罗斯等国家多次进行学术交流。党校先后接待德国、日本、朝鲜、罗马尼亚、捷克、匈牙利、奥地利、哥伦比亚等国50余批次学术团体来访,党校也先后多次组团出国考察和进行学术交流。三是加强科研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近年来研究开发出了科研微机管理软件,分门别类建立了课题库、成果库、学术活动库,初步形成了信息化先进的科研管理平台。
  实事求是探索真理,与时俱进创新学术,不断推进党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步入更高的层次,是省委党校更为突出的亮色。着眼于“出精品与出人才”相结合,党校制定了“向上攀登、向下深入”的科研工作方针。“向上攀登”就是在理论学术上出精品,“向下深入”就是深入基层和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同时还提出“坚持把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重头戏”、“坚持开展开放性学术研讨活动”、“坚持研究抓创新、成果抓转化”、“坚持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科研管理体制”等具体措施;形成了“两纵”、“三横”的学术研究格局,即纵向地每年召开一次全省党校系统理论研讨会,积极参加中央党校主持召开的全国党校系统理论研讨会;横向地每年与省委宣传部、省社科院等联合举办理论研讨会;跨省、跨校际召开重大课题研讨会,跨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等。
  此外,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把学术探讨与提升学员的精神境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机起来,是党校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三,坚持服务群众、服务社会。2003年以来,围绕服务群众方面,重点工作是改善教职员工的工作环境和住房条件。经过8年努力,先后建成了1幢领导干部读书楼、2幢高层住宅楼、1幢教学大楼、1幢学员第二食堂、一座现代化体育场馆,对大门、道路、线路、管网进行了改造,对学员楼、图书馆、办公楼、教室、食堂、浴池进行了装修改造,对校园环境全面进行了整治;为全体教师增添了笔记本电脑、电话、桌椅、书柜等必要的办公设施;为适应干部培训和与西安工业学院联合办学的需要,教学新添计算机220多台,语音室、多媒体教室8个,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站已建成120个,扩建校园网信息点258个,提高了教学现代化手段。通过以上措施,大大提高了党校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的后勤保障能力,学校的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6年以来,省委党校连续5次在省委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级,多次获得省级文明机关和省级先进称号。
  在做好干部培训和轮训工作的同时,依据时代要求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向社会开展各层次学历教育。多年来,通过中央党校函授学院陕西分院、陕西党校研究生部和第二培训部,开办了函授大专、本科以及研究生班,累计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已逾12万人,他们中的多数已成为一代专业化、知识型的领导干部。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有4000多人被评为省、市、县先进工作者或优秀党员,620人被评为县以上劳动模范。
  第四,坚持勤俭办学。一是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工作,自觉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严格按照预算下达的经费指标统筹安排好经费支出。二是发扬勤俭办一切事业的作风,严禁铺张浪费,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加强项目管理,强化项目论证,实施项目论证责任追究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加大监管力度,确保预算正常运行。五是全面落实节能减排措施,把节能减排的理念渗入到今后学校发展、校园建设规划、维修改造及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营造崇尚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校园文化氛围。
  

延安精神与中国共产党90年/梁星亮等主编;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