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十章 党的领导是弘扬延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保证 一、弘扬延安精神,建设精神文明关键在党 1.党的领导是延安精神形成的根本条件

陈登才,郑志飚


  任新的历史时期,要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健康顺利地发展,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历史工程。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建设物质文明关键在党,建设精神文明关键也在党。”这个论断指明了党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内在规律的深刻揭示。我们要加强和改善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不但是弘扬延安精神,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一、弘扬延安精神,建设精神文明关键在党
  延安精神的实质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在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思想行动中的集中展示。它本身就是在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没有党的正确有力的领导,就不会有延安精神。以史为鉴,我们由衷地感到,在今天的中国,要以延安精神为支柱和动力,组织全党全国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并保证这场伟大实践健康发展,卓有成效,关键仍然在于我们党。只要党始终保持对精神文明建设正确有力的领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能矢志奋斗,率先垂范,那么,延安精神一定会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光彩,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稳步前进,步入辉煌。
  1.党的领导是延安精神形成的根本条件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和志节情怀的集中体现,是马列主义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精神文明奇葩。作为一种观念意识形态,延安精神同任何先进思想文化一样,既不是自发产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共产党人辛勤努力的结果。可以说,党的领导,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身体力行、躬行实践乃是造就延安精神丰碑的根本条件。
  首先,党高度重视党员思想素质和政治觉悟的提高,注重从思想上建党,为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先锋战土特有的优良品格及精神风范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根基。对任何政党和社会政治集团来说,要使所属成员具备优良的政治品格和思想作风,造就独具特色的精神风貌,就必须把思想政治问题置于自身建设的首要位置,高度重视人们精神境界的塑造和提高。延安精神的形成,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我们党从中国革命和党的建设实际出发,提出并切实奉行着重从思想政治上建党方针的必然结果。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在实践中就深切感受到,由于党的组织成分主要来源于农民和城乡小资产阶级,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出错误的。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他结合对红四军党内存在的种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根源危害的分析,突出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教育上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由此,逐步形成了毛泽东建党思想关于着重从思想政治上建党的科学方针。党中央到达延安后,随着毛泽东在党内核心领导地位的确立,特别是毛泽东所代表的正确思想政治路线在党中央占据主导地位,党得以更加自觉地贯彻着重从思想政治上加强自身建设的方针。为了提高全党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发出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学习和研究的号召,毛泽东指出:我们的任务,是领导一个几万万人口的大民族,进行空前的伟大的斗争。所以,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随后,党中央连续发出一系列干部党员理论学习的指示,建立领导理论学习的机构,加大中央党校、马列学院及陕北公学马列主义理论教学的分量,为大力增强党员的思想理论素养,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无产阶级先进战士的优良品德作风,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特别是在延安整风中,党中央和毛泽东致力于从世界观和方法论高度清算党内以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为代表的错误思想,要求党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掌握和运用马列主义,注重改造世界观,增强党性修养,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革除头脑中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不但做到组织上入党,而且做到思想上入党。这些方针和举措不仅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根基,而且也为造就中国共产党人不同于其他任何党派的优良品质和思想精神风貌,造就这种品格作风的典型代表——延安精神,开辟了正确方向和现实途径。
  其次,延安精神所包涵、所体现的支柱性原则本质上就是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它们是在党的领导下,由党中央提出并大力倡导,各级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而逐步确立并蔚成风气的。延安精神的核心内涵主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坚信马列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决心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壮丽事业矢志不渝地奋斗;坚持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投身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实践中,知行统一,求真务实,把改造客观世界同改造主观世界有机地统一起来,做一名坚强成熟的革命者;牢固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把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置于首要位置,清正廉洁,大公无私,乐于奉献,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自由幸福甘愿作出最大牺牲;不畏高压,正视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任何逆境和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始终保持坚强勇敢的无产阶级斗志以及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奋发图强,自强不息,排除万难,争取胜利;充分发扬民主作风,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和铁的纪律,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高度重视党性修养和锻炼,改造思想,提高觉悟,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培养坚强的党性和高尚的品格;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以民族大义为重,为捍卫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而忘我奋斗,同仇敌忾,抗击外敌侵略,同一切损害民族利益的丑行进行坚决的斗争,等等。毫无疑问,延安精神内涵的这些支柱性原则正是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根本行动准则,是党性对每个共产党员思想言行的要求。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党性原则构筑了延安精神的支柱和灵魂,延安精神则反映和体现了党性原则,是党性原则在共产党人思想和行动中的外化表现。延安精神同党性原则的这种关系突出说明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延安精神,这是我们考察延安精神产生和发展得出的必然结论。需要指出的是,延安精神所内涵所体现的上述原则固然是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本质属性的要求,但它们并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提出的,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和无数优秀共产党人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而蔚成风气,进而形成一种群体精神风范的。这突出体现在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批评与自我批评,艰苦奋斗等精神风范的形成过程。延安时期,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同志不仅在不同场合大力倡导和褒扬这些思想原则和行动规范,而且带头躬行实践,为人们作出了榜样。他们身居土窑洞,衣食俭朴,时时处处以人民公仆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民族的安危兴亡、百姓的冷暖疾苦挂在心头;在严酷的斗争条件下,他们与党员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带头参加大生产运动,调查研究,熟悉民情党情,据以作出科学的决策;他们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抱定革命理想信念,矢志不渝,殚精竭虑,勤奋工作,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理想坚定、无私无畏、知行统一、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党性原则和高风亮节,也正是在他们的大力倡导和身体力行带动影响下,我们党涌现出了一大批张思德、白求恩式的优秀党员,进而造就和培养了伟大不朽的延安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建设精神文明的一座丰碑。
  半个多世纪前,革命先辈在党的领导下,以党性原则为思想和行动规范,躬行实践,造就延安精神的业绩,堪称一部共产党人的正气歌,它用刚劲的旋律和音符启示我们,注重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的塑造,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克敌制胜的一大特色和优点。而要造就一种高尚的精神风貌,要建设精神文明,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在其中的关键性作用。
  

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陈登才,郑志飚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