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二)挫折面前不气馁的必胜信念

张远葆

    
  上个世纪30年代初,红军曾发展到30万,开辟了大小十几块根据地,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横扫千军如席卷,那是何等的气势。然而由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惨败,红军只好放弃辛辛苦苦创建的革命根据地,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中央红军出发时八万雄兵,湘江一战损失过半。虽然遵义会议力挽狂澜,红军免遭覆灭,但红军翻过飞鸟尽绝的雪山,踏过走兽绝迹的草地,加上张国焘的分裂主义错误危害,党中央只带了几千红军北上抗日落脚到陕北。
  党中央到达陕北前后,国内形势是十分严峻的。一方面,民族危机空前加重。日本帝国主义在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并制造“满洲国”后,利用国民党南京政府软弱退让的政策,接着又将其侵略魔爪伸向华北大地,在1935年又制造了华北事变,通过策划华北五省“自治”活动,逐步夺取我华北的主权。华北沦陷,极大地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全中国人民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威胁。1936年2月,日本发生“二·二六”军事政变,完成了国内法西斯统治体制,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进一步铺平了道路。8月7日,日本内阁召开“五相会议”,制定了《国策大纲》,确定了“南进”和“北进”的战略目标和首先集中力量中间突破,“解决中国问题”的作战计划。并采取实际行动,准备对中国进行一场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另一方面,国内形势虽然由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发生了有利于我的转变,但仍不容乐观。虽然中央红军已经有了落脚点,但立足未稳,没有摆脱困境,还处于国民党东北军和甘、青、宁马步芳、马鸿奎等的合围之中,局势十分严重。此时,在长征途中的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六军团(1936年7月组成红二方面军)的处境也十分困难。从内部讲,不听中央命令的张国焘不仅继续坚持错误的南下方针,而且在1935年10月5日,作出成立“中共中央”的非法决议,并决定“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秦邦宪)、洛甫(张闻天)应撤销工作,开除中央委员及党籍,并下令通缉,杨尚昆、叶剑英撤职查办。”其分裂活动迈出了更为严重的一步,延误了摆脱困境的时机,造成了新的不必要的损失,进一步加重了红军内部的困难。从外部讲,国民党军队继续用重兵进行追剿。另外,此时的西北根据地虽然得以保留,但也未能幸免“左”倾错误的严重祸害。当时,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去的代表在苏区内部进行了错误的肃反,据记载仅错杀的干部就达200人。在中央红军到达前,他们又逮捕了根据地的重要负责人刘志丹、习仲勋、高岗、汪锋、马文瑞、张秀山、贺晋年、张达志等。一时,陕北苏区处于恐慌,而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却有增无减,西北革命根据地陷入危机之中。由于连年战乱,山川秀美的陕北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展现在从长征劳顿中走来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是一片贫瘠的黄土地。中央红军基本上是两手空空来到这里,而陕北根据地也拿不出什么支援中央。
  当时,国民党的报纸经常可以看到这样幸灾乐祸的言论:共产党“全部溃灭立在眼前”,“定被一网打尽”,“最后命运在此一月中”。此时的国民党企图“彻底解决”共产党问题。社会上反动势力对此是兴奋不已,同情共产党的进步人士忧心忡忡,他们以为共产党必败无疑,再无发展机会了。但是,这些困难在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红军铁汉面前,算得了什么!
  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新的转机,他们并没有被面临的严峻形势所吓倒,而是象巍巍宝塔那样傲然屹立。1935年10月,毛泽东以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激情,挥笔写下了《念奴娇·昆仑》一词,他蔑视“横空出世,莽昆仑”,即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以英雄无畏的口气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坚信共产主义一定会在全人类实现,“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充分表达了共产党人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而蒋介石却认为共产党人已经陷入绝境,惟向他投降才可以继续生存。并且异想天开地提出要红军接受改编,共产党的干部可以到国民党政府做官,享受厚禄的荒诞要求。苏联和共产国际的领导人斯大林也深为中国共产党的处境担忧,捎话给中共中央,要求红军向中苏边界接近,以接受苏联援助或者进入苏联得到庇护。中国共产党人拒绝了蒋介石的诱降,也没有听从斯大林的好意安排。她不为暂时的挫折而气馁,也不为险恶的形势所吓倒,继续高擎革命的红旗,“欲与天公试比高”。党中央首先解决了根据地的内部危机,从而使革命有了比较巩固的依托。当时负责与西北红军联系的贾拓夫向党中央汇报了陕北肃反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当即指示:“刀下留人”、“停止捕人”,并随即派贾拓夫、王首道、刘向三一起,去瓦窑堡接管陕甘边区保卫局,释放了所有错捕的同志。党根据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实际,勇敢地挑起了拯救中华民族命运的历史重任,并及时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终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为契机,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形成了团结一致、共同对付外敌的大好局面,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全民族投入到反对日本侵略的战争。中国革命又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转变为抗日战争的兴起,一个新的革命高潮终于来临。
  

延安精神论纲/张远葆主编.—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