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三、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

郭必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政治上说,是我党我军的宗旨,是对每个共产党员提出的最高政治标准;从伦理角度看,是对无产阶级人生观的科学概括,是毛泽东伦理思想的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阐明了无产阶级的人生目的,概括了无产阶级对人生的根本态度,是中国化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月服务”这一命题的基本要求,既是无产阶级人生观的根本问题和共产主义者做人的标准,又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标准和进行道德教育及修养的标准。
  1.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原则
  要了解什么是集体主义,就必须先了解什么是集体。集体这一范畴有多种意义,一般说来,有三种集体:虚幻的集体、真实的(理想的)集体和现实的集体。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虚幻的集体之所以虚幻,就在于这种集体是一种“虚构的集体”。这种虚幻集体,既不代表整个社会的真正的普遍利益,也不代表隶属于这个集体之中的各个成员个人利益,在历史上各种居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利益集体就是这种虚幻集体。在现实中,也存在这种虚幻的集体,一种是以国家或整个社会的面目出现的虚幻的集体,一种是以某个或某几个人,某个或某几个团体(群体)的面目出现的。真实的集体是相对虚幻的集体而言的,真实的集体之所以真实,就在于它把社会普遍利益与个人利益真实地统一于自身,从根本上消除了一切虚幻性。所以,我们也可以说,真实的集体是人类社会所渴求得到的最理想的集体。这种理想的集体——人的“自由联合体”,是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才能实现的人们相互联结的形式,这种理想集体,也只有到了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才能够建立起来。另外,还有一种现实集体,这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联系在一起的,由于现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我们的集体不可能是一个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能够按照个人的意愿来满足个人需要的集体。可见,现实集体不是理想集体,也不是虚幻集体,而是相对理想的现实的集体。
  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原则中所指的集体,在根本上表现为以无产阶级(工人阶级)为核心的利益集团。在无产阶级革命时期,无产阶级的集体往往仅限于自身的同盟军,而统治阶级的国家是虚幻的集体。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无产阶级集体才扩大为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集体。
  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产生于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历史必然性,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经济基础,也是无产阶级集体主义赖以成立的经济基础。无产阶级只有组成一个强大的、自为的无产阶级集体,才能取得革命的成功,这是集体主义的政治根源。从思想根源上来看,是无产阶级的自觉的阶级联合意识,自觉的自我牺牲精神。那么,在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社会里,集体主义作为一种道德原则有其现实的根据和可行性。
  无产阶级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说:“既然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那就必须使个别人的私人利益符合于全人类的利益。”“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有个人自由。”列宁指出:“我们要努力消灭‘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这个可诅咒的常规……我们要努力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原则灌输到群众的思想中去,变成他们的习惯,变成他们的生活常规。”这就是“以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为一切言论行动的标准的社会主义精神。”由此可见,集体主义最核心的内容是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什么是个人利益,它和集体利益是怎样的关系?从一般意义上说,个人利益是指个人一切需求的总和,不仅包括个人的经济利益,而且包括个人的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和精神利益等。但是个人利益有正当不正当之分。集体主义所理解的个人正当利益包含以下几点:个人正当利益是个人一切正当需求的总和,它与集体利益保持道德手段和道德目的上的一致性。另外,个人正当利益受一定历史条件所制约,在当时社会物质精神财富的前提下,社会能够依据实际情况相对公平地提供给个人的利益。在这个意义上理解个人利益,它和集体利益在本质上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互依赖,互为条件。一方面是说,这种集体利益是个人的集体利益,也就是说是体现个人利益的集体利益,而不是排斥个人利益,或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的虚幻的集体利益。一句话,集体利益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尽可能多的个人利益的真实代表。另一方面,这种个人利益是依赖集体利益的,也就是说个人利益不是脱离集体利益或者排斥集体利益的纯粹个人利益和不正当的个人利益。也就是说,集体主义原则强调个人利益的集体性,反对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总之,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集体利益的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不是脱离个人利益的,个人利益不是脱离集体利益的个人利益。二者相互依赖,辩证统一。
  第二,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互限制,互相促进。一方面,集体利益对个人利益起一种过滤作用和价值导向作用。因为,集体利益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集体利益是经过筛选的个人利益的总和,不正当的个人利益是反集体利益的。集体利益作为个人利益的价值导向,保证个人利益不偏离集体利益的道德方向。总之,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最权威、最客观、最集中、最直接的代表,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另一方面,个人利益依赖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要成为正当的,就必须向集体利益负责。集体利益的真假要以正当的个人利益的实现的多寡程度来量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人利益是集体利益的过滤器。所以,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互相限制,互相促进。
  第三,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集体主义原则虽然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性,但它也强调集体利益至上性,这是因为在集体主义原则看来,只有更注重集体利益,人们的个人利益才可能最好地得到实现,没有集体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保证,个人利益就不能实现。因此,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要求有:(1)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人们的一切言行都要以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归宿点,自觉维护集体利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2)集体主义原则要求人们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自觉地服从集体利益。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3)集体主义原则强调个人利益在必要的前提下为集体利益作出牺牲。但是集体主义原则所强调的自我牺牲不是绝对、任性的、反个人正当利益的,而是受历史条件限制的,是必要的和自觉的。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
  无产阶级集体主义价值观是在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形成的。延安时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它已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所以,在延安时期产生的延安精神本身体现了集体主义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中国化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命题是毛泽东对无产阶级人生观的概括,也是中国革命和共产主义价值人生实践的产物、时代的产物。“为人民服务”最初提出是在1939年12月,毛泽东为党中央写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第一次指出: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中国,有“为地主资产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和为工农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我们应当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使他们为军队、为政府、为群众服务”。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为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这已经非常接近“为人民服务”的提法了。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完整地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命题,并且说,“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抗日根据地的文化人、文学家、艺术家以及一般文艺工作者,都要为这四种人服务。1944年9月毛泽东为追悼张思德,写了《为人民服务》,把为人民服务明确为我党、我军和一切革命同志的普遍要求。1945年5月,在《论联合政府》中,把“为人民服务”上升到我们党和军队的唯一宗旨的高度。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命题比较全面地科学地回答了无产阶级人生观的根本问题,阐明了无产阶级的人生目的。第一,人生目的。毛泽东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人活着为什么,为自己,还是为别人,为少数人,还是为多数人,这是个根本问题。一切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和人生目的,都是以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为核心的,他们活着是为自己,为少数人;而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革命、最伟大的阶级,它要消灭一切剥削阶级,这就决定了他们的人生目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以它必然以集体主义为核心。毛泽东提出的原则总是照顾大多数,为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以人民利益为第一生命,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的有益于人民。
  第二,人生态度。我们共产党人是以不怕困难著名的,对我们事业历来抱乐观主义态度,这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所以,无产阶级在革命中,不怕困难,对前途总充满信心,抱着乐观主义态度。另一方面,无产阶级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不斤斤计较个人之得失,把为人民服务看作是最大的快乐,所以,无产阶级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就是无产者对生死观的乐观主义的态度。1937年1月30日毛泽东为徐特立60岁生日写了贺信,全面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人生态度,他指出:徐老同志,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当革命失败的时候,许多共产党员离开了共产党,有些甚至跑到敌人那里去了,你却在1927年秋天加入共产党,而且你的态度是十分积极的。从那时至今长期的艰苦奋斗争中,你比许多青年壮年党员还要积极,还要不怕困难,还要虚心学习新的东西。什么“老”,什么“身体精神不行”,什么“困难障碍”,在你面前都降服了,而在有些人面前呢,却做了畏缩不前的借口。你是懂得很多而时刻以为不足,而在有些人看来只有“半桶水”,却偏要“淌得很”;你是心里想的,就是口里说的与手里做的,而在有些人他们心之某一角落,却不免藏着些肮脏的东西;你是任何时候都是同群众在一块的,而有些人却似乎以脱离群众为快乐。你是处处表现自己就是服从党的与革命的纪律之模范,而在有些人似乎认为纪律只是束缚人家的,自己并不包括在内;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而在有些人却是出风头第一,休息第一,自己第一。你总是拣难事做,从来也不躲避责任,而在有些人则只愿意拣轻松事做,遇到担当责任的关头就躲避了。所有这些方面我都佩服你的,愿意继续地学习你的,也愿意全党同志学习你。徐特立的精神和人生态度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态度。
  第三,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就是人生的意义,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为谁活着才有意义。有人活着为了名利地位,有人活着为了金钱美女,有人活着为了吃喝玩乐,有人活着为了人民大众。人生要有价值。就要创造价值,而价值就是有用性。一个人活着对社会对人民毫无用处,也就毫无价值,一个人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创造满足人民和社会有用的东西,不管是物质的和精神的。
  那么,人生怎样活着才有意义,才有价值呢?毛泽东指出:“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他又说:“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①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价值,就是无产阶级的人生意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伦理精神,科学地回答了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意义等人生根本问题,也为我们进行人生修养提供了一个道德标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至少包括这几个方面。(1)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是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根本分水岭。但是,集体主义不是利己主义、个人主义,也不是排斥个人正当利益的利他主义。可见,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都是和集体主义不相容的。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先公后私,这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不同层次。(2)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毛泽东说,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有些人拣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别人,自己拣轻的挑,这是不好的态度。有的同志不是这样,享受让给人家,担子拣重的挑,吃苦在别人前头,享受在别人后头,这样的同志就是好同志,这是共产主义者的精神,我们都要学习。(3)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三心二意为人民服务,更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币服务。可见,为人民服务中心是一个“公”字,艰苦奋斗和安逸享乐是根本对立的,廉洁奉公和损公肥私是水火不相容的。只有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才会廉洁奉公,不腐败。
  3.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在改革开放的当今时代,我们要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那么,集体主义价值观是否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由于外来资产阶级文化意识的冲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有些人头脑里作怪,社会腐败现象出现,“六害”泛滥,归根到底都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所致。在今天,要两个文明一齐抓,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就要坚持集体主义,批判个人主义。
  什么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在西方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一般来说,个人主义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个人主义,是泛指西方从文艺复兴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随着反对封建压迫和神权统治的斗争而形成的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狭义的个人主义,主要指“个人主义”这一概念出现以后的个人主义思想体系及后期理论。
  最早在广义的个人主义,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初期的一些人文主义思想家,他们强调个人的个性、个人的尊严和个人的幸福,包含了个人主义的萌芽。17世纪英国的著名思想家雷布斯,最早对个人的欲望、幸福等思想,作了较多的论述,他从心理上和生理上来分析,认为人都是利己的,所有的人按其本性来说都只关心个人的利益。雷布斯还特别强调,这种对人的欲望的满足,是人生而具有一种平等的、自然的权利。雷布斯之后又一个英国思想家洛克,对有关个人的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他认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道德的存在,每一个人的生活目的,都是为了保全自己。他还特别注意人的“自由”,针对封建社会对人的个性压抑,他强调:“重压下呻吟的人,自然要努力挣脱套在脖上的锁链。”18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发展,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又得出了个人的选择、个人的奋斗等,在资本主义社会自由竞争日益强烈的情况下,对有关“个人”的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在资本主义社会近400年的发展中,尽管个人的幸福、个人的个性、个人的欲望、个人的利益都已经四处被人们所议论,但“个人主义”这个概念还没有明确提出来。
  直到19世纪40年代,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他考察美国后所写的《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最先提出了“个人主义”这一词语,并对其做了系统的解释。以后西方的思想家们,基本上都是承袭了托克维尔的这一解释。在托克维尔看来,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理解个人主义。其一,作为一种价值目标,个人主义特别强调,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的价值,而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手段。其二,作为一种政治民主思想,个人主义因反对国家、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干预,往往导致无政府主义。其三,作为一种财产制度,个人主义主张维护财产的私有制。那么,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有什么关系呢?利己主义早在古代希腊就已经出现,把追求自己的利益、追求自己最大的幸福是善的、快乐论的伦理学,就是古希腊的一种利己主义,而个人主义是一种新的观念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词。利己主义是对自己的一种偏激的和过分的爱,它使人们只关心自己和爱自己甚于一切。与利己主义稍有差别,个人主义是一种只顾自己而又心安理得的情感,它使每个公民同其他同胞大众隔离,同亲人疏远,和朋友疏远。其结果是,利己主义可使一切美德的幼芽枯死,而个人主义首先会使公德的源泉干涸。但是,久而久之,个人主义也会打击和破坏其他一切美德,最后沦为利己主义。托克维尔关于个人主义的思想,对以后的一些西方伦理思想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托克斯尔提出个人主义这个新概念之后,西方人对个人主义的理解,又可分为两个方面,即从积极意义上理解的个人主义和消极意义上理解的个人主义。一些自称为个人主义者的人,较多地从个人幸福、尊严、价值方面去理解个人主义;而一些对个人主义持批评态度的人,则较多地从个人的欲望、个人的私利等方面去理解个人主义,另外,也有一些思想家,主张要反对低级的个人主义,提倡高级的个人主义;还有一些思想家认为旧的个人主义已经声名狼藉了,应当用“新个人主义”来代替旧的个人主义等等。但是,不论从那种意义上理解,谁都不能否认,个人主义是一种一切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并为了达到个人的需要、愿望的一种思想体系。
  从历史上看,个人主义在资产阶级革命早期,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地主阶级奠定了意识形态的基础,起了进步作用,并造就了资本主义的文明。但是,个人主义一开始对社会的作用就是双重的,一方面推动社会发展,一方面阻碍社会发展,个人主义已成为资本主义文化弊病的总根源。美国教授罗伯特·尼斯贝特说,在19世纪谈起个人主义信念,使人想到的是开发西部边疆、穷荒探险和苦心经营小农场、小商店的开拓精神;今天再重述个人主义信条,却只是想到形形色色在社会中被异化的人们——从孤独忧虑的老人盗窃犯和恐怖分子的一幅幅黯淡景象;美国思想界终于像孔德、托克维尔、杜克海姆那样看到,个人主义使社会组织瓦解、个体化,社会不再是人们由共同志趣、共同利益汇集凝聚成的社团,而已演化到这样一种地步:这里至多只是一个沙砾场;若从坏的方面说,则是孤单凶狠、靠掠夺为生的人们活动的热带丛莽。美国著名学者费·卡普拉指出,人类这种只顾个体不顾社会,只顾片面不顾全体的错误的竞争观念和生存法则,给人身造成的祸害用“瘟疫”一词尚不足以描述其严重性。因此,当前危机不只是个人的危机,不只是政府的危机,也不只是社会组织的危机,而是全球性的危机②。从经济上看,西方这种个人主义面临的是双重的困难:既缺乏公民心(即乐于为公众利益做出牺牲的自发意愿),又没有一种政治哲学来证明社会优先和分配的常规原则的合理性。从文化上看,个人主义造成的是一种光怪陆离的所谓“现代主义”和“虚无主义”。可见,个人主义使资本主义社会陷入全面的矛盾窘境。当代中国出现的道德沦落现象,其重要根源恰恰是个人主义。
  问题是,我们现在不是引进西方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而是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旗帜鲜明地反对个人主义。有人错误地认为市场经济的出发点是个体,追求的是效益,所以,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不出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我们认为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联系,也有本质区别。一般说来,市场经济,必然唤起人们的自主、竞争观念,效率、效益观念,公正、公平观念,信息、市场观念等等。但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只能是利己主义、拜金主义,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是集体主义。其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反映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的内在要求。其二,社会主义消灭了剥削,劳动者联合起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行联合劳动。所以,劳动者有着共同利益,集体主义价值观反映了劳动者的共同利益。其三,专制主义偏爱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民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说到底就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政治关系的要求。其四,集体主义价值是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终极目标的必要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总而言之,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大力加强集体主义思想的教育,反对、抵制和批判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潮的侵蚀。
  ①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5页。
  ② 引自《道德本质论》第244~245页。
  

延安精神论纲/郭必选著.—北京:红旗出版社,200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