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一章 弘扬延安精神,重练联系群众基本功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论研究委员会


  一、坚持把群众的情绪和呼声作为决策的第一信号,保证决策符合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
  决策是任何领导集体的第一位的职能。决策正确与否,是衡量领导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作为一级党组织和一级人民政府,所代表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它的决策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首先应看它是不是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情绪。要保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就必须始终把群众的情绪和呼声作为决策的第一信号。
  把群众的情绪和呼声作为决策的第一信号,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摸清群众的所思所想。调查研究是做好决策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职责。1990年,中共保定市委专门作出规定,要求市级领导每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时间不少于两个月,县级领导不少于三个月,这项制度一直这样坚持,并作为干部考核和年终目标评比的重要依据。几年来,坚持对一个时期的倾向性问题进行系统调查,对改革和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调查对一些常规性的工作进行随机调查,力求掌握更多的第一手材料。比如,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重大决策,解决制约和障碍保定市经济建设中的新矛盾、新问题,保证保定市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地发展,1993年以市级领导为主、部门领导配合开展了“百厂调查”活动,这次“百厂调查”活动,就是要用深化改革的办法解决经济生活中存在的新矛盾、新问题。目的是通过调查,进一步理顺群众情绪,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扎扎实实地为企业排忧解难。在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专题调查的同时,还特别要求领导干部要利用业余时间注意调查一些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比如,利用星期天坐坐公共汽车,转转公共厕所、看看居民住房、逛逛集贸市场、查查职工食堂等。在这些调查中,了解了社情民意,解决了一些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同群众建立了浓厚的感情。在调查中体会到,群众蕴藏着无穷的智慧,有些在办公室里听不到的情况,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躬身向群众求计问策,就会心明眼亮,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把群众的情绪和呼声作为决策的第一信号,必须着眼于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发展经济作为决策的着力点。新形势对联系群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新的内容。群众最强烈的愿望、呼声最高的就是要求尽快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使广大群众尽快富裕起来。群众的愿望和呼声为党在新形势下密切联系群众指明了方向,同时使党的决策找到了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应群众的意愿,把主要精力用于研究经济发展战略,把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做为联系群众的主题,中共保定市委提出了到本世纪末“上台阶、翻三番、建设经济强市”,再造保定辉煌的奋斗目标。为了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中共保定市委不断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一方面加快老企业更新改造的步伐,一方面加紧培植好国家级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定华北国际工业城、中国保定科技城等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几年的努力,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保定市经济建设持续稳步发展,而且使各项配套改革也取得了重大进展。1992年,保定市进入了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行列。这些决策代表了群众利益,体现了群众的要求,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把群众的情绪和呼声作为决策的第一信号,必须顺应民心民意,着力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集中反映了民心民意,抓住并解决了这些问题,就顺应了民心民意。想问题,办事情,搞决策都力求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比如,保定市是座历史文化名城,教育一直比较发达,但由于“文化大革命”运动的破坏和影响,一度出现了滑坡,成为全市人民普遍关注的热点。许多群众呼吁市委、市政府认真抓一抓这个百年大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市委先后召开了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代表、有关部门负责人等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广泛征求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理清了振兴教育的思路,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从而使全市教育工作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群众从市委、市政府抓教育工作中的实绩中看到了振兴教育的希望。
  二、不断拓宽联系群众的渠道,同群众交知心朋友,让群众敢讲心里话,从基层群众那里了解更多的真实情况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一方面,群众向领导反映情况难,缺乏必要的场所和机会,感到有话无处说,想说不敢说,另一方面,领导听到群众的心里话更难,基层的很多真实情况反映不上来,领导听不到真实情况,缺乏干群之间沟通感情、交流思想、密切关系的桥梁和纽带。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密切联系群众上出现的新情况。让群众讲心里话,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中共保定市委在坚持和发扬联系群众光荣传统的同时,努力探索新途径,创造新形式,不断开辟联系群众的新渠道,使群众把心里话讲出来,取得了一些成效。
  广泛开展“进万家、求万计、兴保谈心”活动,努力为群众说心里话提供必要的场合和机会。前几年在治理整顿中,保定市经济效益严重下滑,干部群众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和松劲情绪。为寻求摆脱困境、振兴经济的良策,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中开展“进万家、求万计、兴保谈心”活动。从市委书记、市长做起,层层领导带头进家入户,下厂到店,同各界干部群众谈心交心,全市各级领导4个多月接触基层群众4.2万多人,共征得各种计策、建议1.4万多条,使广大干部重练了联系群众的基本功,理顺了群众情绪,鼓舞了群众斗志,开阔了领导视野,拓宽了决策思路,全市上上下下架起了信任、理解、支持的桥梁,形成了一种共进、共奋、共兴、共荣的强大发展动力。
  从领导干部做起,广交知心朋友,力求了解更多的真实情况。中共保定市委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结交几个第一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普通干部、民主人士等作为知心朋友、并作为一项制度,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走访座谈。同时,市委常委还经常邀请基层一些有见解的同志到办公室促膝交谈,征求意见,沟通思想,使自己掌握了一些在正常工作渠道难以了解的情况。比如,在和基层干部群众接触中,他们反映了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问题,有些评价和领导掌握的情况出入甚大。在同群众个别谈心中得到这样一个启示:一个单位的工作状况和一把手关系甚大,成事在一把手,败事也在一把手。于是,市委做出了抓好党政一把手的决策。为了从整体上提高一把手队伍的素质,使其适应形势需要,真正成为改革开放的带头人,中共保定市委用一年的时间,对全市县局级党政一把手进行了“怎样当好一把手”研讨活动。对提高一把手的领导水平,推动全市改革开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坚持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制度,认真处理群众来访信件,使领导干部听取群众意见经常化、制度化。1991年,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群众建议征集处。每星期五为市委、市政府领导接待群众日,在群众聚集的地域开设群众建议征集箱,为群众反映情况提供了场地和渠道。另外,市委、市政府还把接待群众来信来访作为联系群众的一条重要渠道,主要领导每天都要抽出一定时间处理信访件,不但为基层群众解决了很多急难问题,而且从中获取了不少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
  三、敢于和善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狠刹党内腐败现象和行业不正之风
  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干部提拔使用当中的腐败现象,二是基层单位和群众办事难问题,三是行业不正之风问题。敢不敢解决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群众观念强不强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力度如何直接反映了一个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基本功的水平,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本身就是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共保定市委在解决这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方面,探索了一些途径。
  依靠群众考察领导干部,让群众直接参与班子建设。如何使用干部,是群众十分关注的一个敏感点,也是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个问题。用好一个人,群众就会交口称赞,用错一个人,群众就会议论纷纷。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干部拉关系、走后门、跑官、要官、闹官之风有所抬头,为刹住这股歪风,全面了解和掌握干部队伍情况,使干部任用工作切实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1991年,中共保定市委抽调60多名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和军地离退休干部,采取让群众为领导干部“画像”等办法,先后深入130多个基层单位,走访群众4000多名,对全市县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地考核。在此基础上,对一些班子进行了调整,对那些能力较强、群众反映好的优秀领导干部分别给予了奖励和提拔,对工作平庸、长期打不开局面、群众意见大的干部则降职使用和改任调研员,使县局级班子得到了充实和加强。
  探索新的工作制度,下决心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办事难”是群众反映最多的一个问题。群众喊难,企业喊难,有的领导也喊难,难就难在现行体制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不适应。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共保定市委于1991年下半年开始,从方便群众入手,在行政、执法、经济监督、经济综合等部门实行了“联合办公一条龙服务”,就按照“高效、优质、方便、廉洁”的原则,围绕制约基层和群众利益并涉及多行业、多部门、多环节的工作,把有关机关、部门、单位或岗位集中起来,实行联合办公,连续作业,系列服务。群众和企业过去需要十几天才能办完的手续,现在几十分钟就能办妥。广大群众反映,“一条龙服务”为我们提供了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干部廉洁了,办事不用请客送礼也照样好办了。目前,全市已有52条“龙”,涉及24个行业58个部门。中共河北省委在保定召开了现场会,国务院纠风办、中纪委也向全国推广了这一做法。
  紧紧依靠群众开展反腐败斗争,大力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一些行业依仗工作之便以权谋私问题比较严重,特别是基层站所吃拿卡要现象时有发生,广大群众对此极为不满。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中共保定市委依靠群众对行业不正之风进行了综合治理。一方面,创造了以权力分解和权力制衡为核心的内部约束机制,有效堵塞了权力运行中的漏洞。另一方面,实行外部监督和内部制约相结合,让群众进行广泛地监督,1990年以来,每年都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各系统的行业作风进行专题评议,纠正一些执纪执法部门和人员的违纪违法行为。同时,中共保定市委还集中力量对一些影响大、后果严重的典型案件进行了查处并公开曝光,使行业不正之风得到了有效地遏制,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四、注意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生活,全心全意、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实事
  群众最讲实际。他们是从一件件具体的实在的事情中来观察和认识干部的。只有尽心竭力、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几年来,中共保定市委从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关心群众生活入手,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获得了群众的广泛理解和充分信任。
  坚持每年办10件实事,为群众排忧解难。由于历史原因,保定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入托难、上学难、就业难、住房难、行路难、看病难、吃水难等老大难问题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群众对此非常不满。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保定市政府坚持每年为群众办10件实事。比如1992年进行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新北街、白蚁区、低洼地段的旧城改造和解危解困工程,解决了一些群众的住房难问题。1993年又提出了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大规模进行旧城改造,全面展开城区开发,保定电讯枢纽大楼试运行,加快大型商业网点的兴建和扩建等10件实事,目前,有的已完成,有的正在抓紧实施。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证群众安居乐业。社会治安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保定市政府针对新形势下社会治安呈现出的新动向、新特点,在全市实施了以“看门、管人育人、社会全程帮教”三大工程建设为主线的综合治理。初步形成了以防、教、管、帮四位一体的社会治安防范格局,有效地遏制了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发案的势头,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在1991年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对全国50个人中城市公众安全感抽样调查中,保定市82%的群众对市区治安表示满意。在1992年国家统计局对全国188个地级城市社会发展水平进行考核中,保定市社会秩序指标得分居全国第二。
  坚持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相结合,努力把实事办好。现在需要为群众办的实事很多,但由于财政困难等方面的制约,又不能一下子把全部问题都解决。在办实事过程中,对于那些现在有条件办成或经过努力能办的实事,就抓住不放,切实办好。比如,为解决群众烧气问题,保定市新上了煤气工程;为解决上学难问题,改建扩建校舍35000平方米,其中新建学校2所;为解决行路难问题,新增加了87辆公共汽车,并开辟了小公共汽车线路;为解决看病难问题,新增加了4563张病床,相当于新建一个市级医院,方便了群众。就这样,一年办一些,年年坚持办,使为人民办实事基本形成了自觉,形成了风气,形成了习惯,形成了制度,增强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延安精神和改革开放/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论研究委员会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