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一章 延安精神和毛泽东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论研究委员会


  一、延安精神是毛泽东思想哺育形成的一种革命文化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解放区的无产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的同义词;是革命根据地特别是两万五千里长征期间革命者所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集体主义、吃大苦耐大劳、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的继承与发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团结全党、全军、全体革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巨大精神力量。延安精神是劳动人民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就狭义而言,延安精神是革命及广大军民表现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就广义而言,它包括了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人民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优良作风,广大文艺工作者及革命根据地人民的良好风气。这些好作风和风气毛泽东在不同的场合反复作了表达。如“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组织起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拥政爱民、拥军优属”,“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为人民而死重于泰山”,“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文艺要“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延安精神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延安精神的深层次上的力量源泉是革命者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经过革命实践锻炼而产生的伟大理想及其必胜信念;它的最高表现是勇敢不怕一切困难和牺牲;它的经常表现是艰苦奋斗精神。
  二、毛泽东是延安精神的主要缔造者
  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也产生了延安精神。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他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缔造者,也是延安精神的主要缔造者。
  陕北延安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土质贫脊,雨水稀少,十年九早,再加上封建势力的压迫和剥削,那里的人民祖祖辈辈挣扎在死亡线上。因此历史上陕北就是农民革命的发源地之一,明末的李自成起义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中央红军到这里之前已经建立了刘志丹等领导的革命根据地。
  1935年至1947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所在地,其中1937年至1945年是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抗日战争时期。整个八年抗战的大部分时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大半个中国,特别是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地区都沦为敌占区。敌人对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武力进攻和经济封锁,使陕甘宁边区和敌后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生活很困难,特别是国民党顽固派1940年、1941年两次反共高潮,“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没有被盖”。
  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没有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陕甘宁边区就难以存在,延安精神也形不成。从这个意义上讲,延安精神是毛泽东培育起来的。追根求源,还要从毛泽东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革命道路的思想说起。延安精神源于江西革命根据地,形成于延安。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毛泽东写道:工农割据的存在与发展还需要具备下列的条件:(1)有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力量的红军;(4)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延安与上述的五个条件有直接关系。而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遵义会议后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红军的领导地位,使党中央红军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爬雪山,过草地,前仆后继,不怕牺牲,战胜了国民党蒋介石的围追堵截,“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3〕正是有了这支革命力量,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军队发展壮大,为延安精神形成,准备了革命火种和骨干力量。这是延安精神得以产生的根据。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根据革命形势的需要,毛泽东的一系列的文章及言论指导着革命实践,也丰富着革命精神的内容,最后形成了延安精神。在1937年7、8月为了克服党内严重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矛盾论》两篇哲学论文,为进一步统一党内思想,1941年至1943年又发表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这些文章成为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的指导思想。在毛泽东成为党的领导核心之前,党内的“左”右倾机会主义者把持了中央领导,使党内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猖獗,曾给中国革命造成严重损失。通过整风运动,通过学习、自我反省、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克服了各种机会主义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使党得到极大进步与成功。同时也形成了党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党的优良作风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完成伟大政治任务的根本保证。也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内容。好的党风是好的社会风气的根本。
  好的党风是以好的党员的模范作用、好的党员个体的作风为基础的。毛泽东把党的建设和提高党员的修养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提倡共产党员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去,经风雨见世面;要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要提倡顾全大局”,“反对个人主义和宗派主义”。这些格言成了党员思想与行动的指南。毛泽东结合当时革命形势树立起来的白求恩、张思德、老愚公等等典型人物更成为全国人民的学习榜样。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张思德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的共产党员的大无畏精神;共产党决心像老愚公搬山一样搬掉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精神,激励了广大党员、革命军人、广大革命群众的革命斗志,这些革命精神在革命的群众运动组织下,形成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精神力量。这也就是延安精神。
  革命的群众运动是革命斗争的重要形式,也是形成延安精神的最重要方法和途径。毛泽东非常重视群众运动及其作用。早在1927年3月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就可看到他对群众运动的态度。他批判当时党内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后写道:“农民若不用极大的力量,决不能推翻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地主权力。农村中须有一个大的革命热潮,才能鼓动成千成万的群众,形成一个大的力量”。〔4〕毛泽东认为,革命的群众运动是革命的重要实践,可以迅速地把革命力量组织起来,对反动的东西、错误的东西迅速的形成一种有力的攻势,扫除障碍,对正义的东西扶植起来使其迅速发展壮大,搞群众运动是毛泽东指导中国革命的一大法宝。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发动并组织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例如,1942年的整风运动、1943年的减租减息运动、大生产运动、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运动、土地改革运动及为这些革命运动服务的革命文艺活动等,通过这些运动,迅速壮大了革命队伍,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克服了前进中的困难、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同时这些群众运动也是一种文化建设和精神建设,形成了一整套的适应解放区的适应革命战争的政治的、思想的、教育的、文化的、道德的上层建筑体系——即解放区的革命文化。这些也就是延安精神。也可以说延安精神是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革命的群众运动的产物。
  大生产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倡导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群众运动,充分表现了党领导的广大军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克服困难的革命精神。1941年和1942年是抗日战争期间解放区最困难时期。由于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进攻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封锁,解放区的财政经济发生了极大的困难。毛泽东指出党必须努力发动人民发展生产,机关、部队、学校尽可能实行生产自救,克服财政和经济困难,并发表了《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一书以及《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组织起来》等文章,也批判了单纯财政观点和不注意动员群众渡过困难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正确方针。在大生产运动中,中央领导同志和广大军民一起动手生产,周恩来亲手纺线,朱德亲手种菜。王震领导的三五九旅开赴南泥湾开荒种地。延安的大生产运动并很快地发展到各解放区,使陕甘宁边区和敌后各解放区胜利地渡过了最困难时期。
  此外,和大生产运动同时开展的还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等等群众运动,以密切军民关系、军政关系,使解放区的党政军民达到了空前团结。
  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指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革命理论——毛泽东思想,它的创始人、杰出代表是毛泽东。是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长期斗争中特别是在陕甘宁边区的延安培育了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文化——延安精神。
  三、发扬延安精神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保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延安精神是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侵蚀的重要措施。邓小平把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看成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提之一,〔5〕并且多次强调他的这一观点。他讲,“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紧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6〕邓小平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底子薄,资源相对短缺,科学、教育文化都很落后,要完成“三步走”的伟大历史任务只有靠自己的力量,靠改革开放,靠自力更生,靠艰苦奋斗。
  发扬延安精神是抵制、克服不良风气的重要手段。在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指引下,我国国民经济已经翻了番,人民生活也有大幅度的提高,而且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走了一步,先富了起来,但是一些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消费观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偷偷的混了进来,使一些人思想上和生活上发生了变化,损人利己,搞假冒伪劣商品,一些干部以权谋私,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俘虏。虽然这些还是支流,是少数人,但是对这种不良风气如不制止不打击,任其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会遭受挫折。而大力提倡延安精神,是抵制不良风气的重要措施。
  有的人认为,条件变了,延安精神过时了。现在条件是变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已经打倒,就绝大多数人讲已解决了温饱。但是,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说明,延安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并不是人的贫困的天然产物。延安精神是革命者在先进思想的指导下,在一定的环境下形成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一些人经过教育,可以成为有献身精神的人,成为坚强的人,高尚的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共产主义是伟大理想,共产党员为共产主义奋斗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无数的革命家的出身不同、经历不同,但是他们一旦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革命实践中就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者大无畏精神,勇于奉献。共产党员就是这种人,应当成为这种人。
  在新的历史时期完全具备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的条件。第一,有指导我们国家富强的正确的思想和路线。这就是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它是团结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基础。它是真理,可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认识,从而统一行动。第二,造就了一大批骨干力量。他们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深刻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具备不为名、不图利,有奉献精神和勇于牺牲精神。他们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延安精神,正是有一批积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经过群众革命斗争的风雨的革命志士组成的骨干力量,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形成的。第三,发扬延安精神要在党内外形成一种良好风气。形成风气才能有力量,才能起作用,风气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使正气扬眉吐气,使中间势力向正气靠拢,使歪风邪气没有兴风作浪的土壤。而延安精神正是促进和坚持良好风气的基础条件之一。
  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基本方法是教育。首先,要抓党的教育,这是根本、是基础,党的作风好了就好办了,而党的教育首先是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有了带头的、有了骨干就好办了,这也是延安精神形成的经验。其次,是继续抓好解放军的教育。军队是个大学校,条件好,党的优良传统代代传。第三,要抓好青少年的教育,他们是社会的未来,终究世界是属于他们的。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属于德育的范畴,因而也要遵循德育的规律办,特别要强调实践,强调奉献,集体主义精神溶于集体活动之中,奉献精神产生于奉献行动,光靠说教不行。最后,社会各行各业,各种渠道要协同,特别是党的宣传工作,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要口径一致。这样就可以使延安精神发扬光大,成为推动四化建设的精神力量。
  〔1〕《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2版,第892页。
  〔2〕《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版,第57页。
  〔3〕《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版,第150页。
  〔4〕《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版,第17页。
  〔5〕《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212—230页。
  〔6〕《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06页。
  

延安精神和改革开放/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论研究委员会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