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八节 延安精神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基础

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编


  1.延安精神产生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也就是说,一定的主观的精神意识是一定的客观的物质存在的反映。延安精神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历史条件和深刻的社会基础。这就是:
  第一、延安精神形成和发展的直接原因。1941年至1942年,解放区面临着严酷的军事斗争和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为了战胜困难,党领导抗日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慨和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聪明才智,涌现出了创造抗大精神和南泥湾精神的英雄群体。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谈到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实行经济封锁这件事时说过,除了它的消极的坏处一方面外,还产生了一个积极的方面,那就是促使我们下决心自己动手,而其结果则居然达到了克服困难的目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古话,是完全自觉的被理解的。”经济困难是形成延安精神的一个重要的客观条件。
  第二,成熟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产生延安精神的决定性的主观条件。延安时期,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已经成熟为一个全国性的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达到空前团结和统一的党。党中央已经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久经考验的领袖集团。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毛泽东思想已经成熟,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尤其是经过整风运动,干部和党员的马列主义和识别真假马列主义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已成为全党的新的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从而为延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
  第三,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地处偏僻,经济落后,但人民富于革命传统。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陕北开始传播。大革命时期,李子洲等在这里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开展了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失败后,以刘志丹、谢子长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在陕甘和陕北举行武装起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特别是延安成为党中央的所在地以后,成千上万的革命青年奔赴延安,使延安成为中国当时经济上虽然落后,而政治上最先进最民主最革命的地方,这就为延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
  2.延安精神产生的思想基础
  第一,延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升华。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个性的优秀民族,是一个内在精神异常丰富博大的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铸造了自己特有的民族精神,即朴实无华的求实精神、刻苦耐劳的自强精神、反抗黑暗统治的革命精神、抵抗外敌入侵的斗争精神、襟怀豁达的乐观精神。这五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古老精神。而延安精神的基本内容就是建立在民族精神基础上的自主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爱国主义的优秀传统的结合,这种思想的产生,不仅有几千年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实践基础,而且有相应的文化传统及社会心理基础。延安精神没有离开中国人类的文明大道,而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民族之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
  第二,延安精神是革命精神的结晶。中华民族富有革命传统,自古以来不能忍受黑暗势力的统治,赞成平等,不赞成互相压迫,自古以来对压迫采取反抗的手段解决。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五四”运动,倡导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和反帝爱国精神,这些精神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从而也积淀在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思想深层。在现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是中国几千年来革命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在各个不同的斗争阶段,都产生了不同的革命精神。在井冈山时期产生了井冈山精神,主要内容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锐意进取,勇于开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长征中产生了长征精神,主要内容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互相关心、同甘共苦、生死与共、坚持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这些精神的继续和发展,是延安精神赖以形成的沃土。作为统一的革命精神,延安精神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是革命精神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的不同特征和风貌。
  

延安精神概览/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编.—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0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