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一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延安精神研究会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形成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经过几十年实践而逐渐形成的。为人民服务的提出是党的纲领和目标的科学概括和高度升华,是党的理论建设成熟的显著标志之一。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大众谋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革命斗争中,浴血奋战,不怕牺牲,为的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彻底解放全中国人民,建立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主义国家。
  党在最初建立时,就在党纲中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党纲中指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在这里,党虽没有明确提出为人民服务,但援助工人阶级消灭阶级的主张已经在政治上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了。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党虽然实施着为人民服务的主张,但是没有从理论上把这个宗旨明确地提出来。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建设开始完善起来,为人民服务的提法,才明确提出来。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地位》中指出:“共产党员在民众运动中,应该是民众的朋友,而不是民众的上司,是诲人不倦的教师,而不是官僚主义政客。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民族和人民的利益。”①
  1942年在延安召开了西北局高干会议,会前毛泽东作了大量调查研究,发表了长达11万字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报告,在报告中他为二十二名先进模范人物题了词。题词中明确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完全和群众打成一片”、“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谋福利”、“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对人民群众的情绪、要求和各种具体情况了解的”、“工作充满负责精神”等,并号召全体革命工作人员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
  1944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追悼张思德的大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讲演。在这里他明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他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如果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1945年党的“七大”时,党的建设理论已基本成熟。这时毛泽东代表党中央在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对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作了详细的、深入的、系统的阐述,完整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报告中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②这次大会第一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列入党章。党章中规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并经常注意巩固和扩大这种联系。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理解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的一致性,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同时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之一而确定下来。从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品德。
  在这个宗旨培育下,一代新人在成长,延安成了世人瞩目的地方。一代宗师郭沫若、邹韬奋走完他们的人生道路时,都要求把骨灰撒在延安,了却夙愿。郭沫若还把延安比做新时代、新天地和新世纪。许多国际友人在延安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他们说:延安的每一个人都具有诚实、谦虚、无私和忠贞的美德,人人都有为正义而献身的信念;对他们来说,事业重于家庭,决不为个人得失而牺牲真理,萎靡不振和因循坐误被视为极大的过失;在这块黄土地上到处留下了人民大无畏精神的印记。他们认为这种精神迸发出火一般的激情,再现了被希望和斗争鼓舞了普通人民的献身精神和民族骨气。他们预言:这场战争结束后,他们在教育、施政、经济方面的试验,必将影响整个中国社会。
  确实,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培育出来的一代新人,他们为中国人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有多少革命先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换来了全国人民的幸福。
  建国四十年来,把一个昔日千疮百孔、任人宰割、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新中国,它的精神支柱就是为人民服务精神。
  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奉献精神,作为一个民族如不倡导自己的成员发扬奉献精神,这个民族就没有希望,如果一个政党不倡导自己成员发扬奉献精神,这个党就失去人心。如果一个人只想索取,不愿奉献,这个人就失去人生价值。人如果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要权利,不尽义务;只讲享受,不想创业;如果都成了利己主义者,享乐主义者,那中国就没有今天。正是在延安,那些无私奉献的人们艰苦奋斗、流血牺牲,才换来了今天的社会主义。今天我们应当记住历史、记住为创建共和国而无私奉献的人们,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人民的希望。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
  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它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所以它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宗旨。它是我党进行一切革命斗争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③在过去的历史上任何一次革命都是一个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它没有也不可能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而无产阶级革命则是消灭剥削制度和一切阶级为目的的革命。它不仅要解放自己,还要解放全人类,只有解放了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为了实现这个历史使命而产生的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它的一切主张和目的都是为人民服务的。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就提出了公社公职人员是人民公仆的思想。列宁在俄国革命中也非常重视党和群众的关系,他要求全党不要忘记自己代表着全体农民、全体劳动者和被剥削群众,代表全体人民的需要和利益。斯大林曾用古希腊一个神话比喻党和人民的关系。安泰是个英雄,力大无比,战无不胜,但他一离开大地就失去了力量。毛泽东曾经把人民群众比做“沧海”,把党比做沧海一粟。在《愚公移山》一文中,又把人民比做上帝。总之这些革命导师们都非常重视党与群众的联系,这就是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马克思主义学说中认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列宁坚持了这一观点,他认为:无产阶级政党是为人民的,为广大的无产阶级而存在的,如果离开了阶级,离开了群众,无产阶级政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中国共产党是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所以他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而载入党章,把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统一在一起。
  历史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自从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就存在着剥削阶级和劳动者阶级,在奴隶社会存在着奴隶和奴隶主;在封建社会存在着地主和农民;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工人和资本家,这些奴隶、农民、工人都是劳动者,都是一个生产者阶级,社会上无论发生什么变化,没有一个生产者阶级,社会就不能存在。虽然会有一天社会上阶级消灭,但生产者永远是社会的主体。这个主体就是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大众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创造了每个时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劳动创造了人类,没有劳动就没有今天的一切。列宁说过:“全人类首要的生产力是工人、农民,如果他们能活下去,我们就能拯救一切,恢复一切。”④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人类历史是这样,中国历史也是这样,两千年来各个朝代的更迭,都是在人民的打击下灭亡的,又在人民的支持下建立起来。孟子曾经说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就是指民心所向问题。他认为:“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历史上反动统治阶级利用人民来争得权力,然而夺得政权后,又将人民一脚踢开,“多行不义”后又被人民推翻。唐代李世民就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这个道理。毛泽东认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在于民众之中,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同样,经济建设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也在于民众之中。”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也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人生观是一个人对人生的看法,是世界观对人生的体现,即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一个人活着是为什么?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作为无产阶级世界观,就是为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说:“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⑤毛泽东说出了两种人生观,无产阶级人生观和资产阶级人生观是格格不入的,资产阶级是人人为自己、个人功利主义、自我利益、自私自利、个人主义;无产阶级人生观是人人为社会、社会为人人,人与人之间是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因为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是一致的。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高最进步的人生观。它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看待人生的,它是坚持共产主义的道德标准,它是以人民利益为重的精神。
  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是代表了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是民族兴旺、国家发达的重要前提。对于一个人来说,崇高的目的,不应该是追求升官发财和个人生活得好,而更重要的是要大多数人民群众都能生活得幸福,一个人要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奋斗才是真正的人生价值。我们党一贯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个人服从组织”“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精神,在延安时期,就是依靠它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胜利。
  三、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党和人民群众始终是息息相通,患难与共,始终得到全国人民的最坚决的支持和最无私的援助,形成了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从1928年以后的二十年,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于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失败得如此之快,就是因为它失掉了民心;而共产党只所以取得伟大的创造性成就,其主要的优势就是它保持了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在延安时期,我们党曾处于极端的困难地位,几乎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但是我党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使革命转败为胜、转危为安。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实践证明:共产党的力量在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周恩来同志说过一句非常深刻的话:“不怕战争失利,最怕战争失去人心!失掉民心,这是万劫不复的。”正因为我党保持了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和共产党人的献身精神,才使千百万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取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这是一条重要的经验,也是我党的一条法宝,即群众路线。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去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我党就是遵循着这一条路线,取得了事业的成功。
  对待每一个革命者,毛泽东告诫他们:“注意每一个环节上的每一个同志,不要让他脱离群众。教育每一个同志热爱人民群众,细心地倾听群众的呼声;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众之上,而是深入于群众之中;根据群众的觉悟程度,去启发和提高群众的觉悟,在群众出于内心自愿的原则之下,帮助群众逐步组织起来,逐步地展开为当时当地内外环境所许可的一切必要的斗争。”⑦作为一个党的领导者,革命的政治家,更是不能自作聪明,应该把自己看做是群众中的一员,立于群众之中,和人民荣辱与共,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这才是真正有群众观点的革命者。共产党人除了以身作则,联系群众外,更重要的是“在于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加以提炼,再使之回到群众中去,为群众所接受,所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随心所欲,置群众于不顾的官僚主义。”
  共产党人应当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这是衡量一个共产员相信不相信群众,走不走群众路线,有没有群众观点的试金石。有的人从口头上也讲群众路线,但实际上并不相信群众,平时总喜欢居高临下“教导”群众;他们口头上也喊为人民服务,但在实际上却不关心群众的痛痒,随心所欲,凭主观意志办事,以“官”自居,独断专行。正是这种人在损害着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削弱了党和人民的紧密联系。列宁说过:“如果没有什么东西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⑧毛泽东同志把官僚主义分为两种:一种是不理采或敷衍塞责的怠工现象;另一种是命令主义。“官僚主义的领导方式,是任何革命工作所不应有的,经济建设工作同样来不得官僚主义。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因为没有一个同志喜欢它。”⑨
  走群众路线,要抓大事,还要注意解决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有的人认为大事都抓不过来谁还管你那芝麻小事。毛泽东同志认为:“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⑩可见,坚持群众路线,才能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延安精神就其实质和核心而言,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注:
  ①《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488页
  ②《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995页
  ③《马恩选集》第一卷第262页
  ④《列宁选集》第三卷第843页
  ⑤《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905页
  ⑥《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995页
  ⑦《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996页
  ⑧《列宁全集》第55卷第552页
  ⑨《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10页
  ⑩《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22页
  

时代的精神支柱—延安精神概论/延安精神研究会编.—延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