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学习南区合作职业学校 陆定一部长给徐老的信(1946年9月30日)

陆定一


  徐老:
  送上薛民锋同志9月24日来信,和他的文章“南区合作职业学校是怎样办成功的”。
  薛同志去年年底来看过我,那时他情绪有些不高,要求能调换工作。今年我从南京回来后,他又来看我,他的情绪不同了,显示对于工作有很大兴趣。这是因为他那里的学校,经济上已经有了办法,因而他的事业就有了很大的发展前途,教员的生活改善了,学生所出费用只及别的学校的三分之一(3年中每人仅出股金20万元),因此就一切有了办法。但是,经济问题的进入佳境,不是一下子就来的,而是经过了“教育合作社”(刘建章发起)的3年的经营,熬过了3年的艰苦生活,这笔资金已经积累到可以解决问题的程度了。这样下去,如果有10年工夫,延安南区,将会遍设设备完善的小学,而且可以有一个设备得很好的中学了。我要薛同志把经验告诉我,他就写了这篇文章。
  前几年教育方面的一个改革,解决了教育方针的问题,打倒了洋八股的教育,提倡了与实际联系的教育,动员了许多有知识的同志们深入民间去进行教育工作,这是一个大进步。但经过了3年,好些这样的学校垮掉了。这并非因为新的教育方针不好,而是因为光有好的教育方针,还是不成功的。要真正办好教育,除了要有好的教育方针以外,还要有物质基础,即学校的经费问题的解决。在陕甘宁这样的地方,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么?解决的一法,是由政府出钱,那就要增加人民负担,所以从前提倡“民办公助”,为的是避免增加民负。“民办”,光靠提倡一下是不够的,一定要有长期的经营,经过多少年的努力,积累起来才行。南区的例子,或者不是唯一的成功的例子,却不失为成功的例子之一。万丈高楼从地起,他们有无限的前途,以后是只会发展,不会垮的了。学校不垮,而且发展和增多,再加上好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就一定办得好的了。如果整个边区,有10几个学校照此办法,则只要给予时间,教育是一定能够普及的了。相反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学校,教育工作或许可以轰轰烈烈一时,但是忽冷忽热,发展的希望还是不大。所以我认为南区的例子应当传播出去,全边区和全解放区大家来学习。
  如果您同意,薛同志的文章和这封信都可以在报上发表一下,以资提倡。
  敬礼
  陆定一 9月30日
  (原载1947年3月2日《解放日报》)
  

南区合作社史料选/延安地区供销合作社,延安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编.—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