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从刘主任看南区合作社

海稜


  在合作指导局的办公室里,我翻阅了各县合作社1941年的总结报告,其中,延安县南区合作社特别引起了我的兴趣。
  社员:15276名(除最近移来的几家难民外,全区的住户都加入了)。
  股金:50万元(内有公家贷款与投资约25万元)。
  销货总值:123万元。
  净利:20万元。
  费用:每月2万元。
  分红:全年每股(1元)分7角。
  ……
  我想:这是成绩最好的一个了吧!
  果然,在各县合作社主任联席会上,高厅长指出延安县南区合作社是边区最好的一个,而且指出这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有健全的领导——该社主任刘建章起了很大的作用。
  “你说的是咱们的刘主任吗?”只要你一提起“刘主任”三个字,南区的老百姓都会很熟悉而且很关切的描述着他是怎样一个人。
  我和刘主任见面已经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是在他家里,那是炎热的夏天,一个衣服褴褛的农民正在向他接洽入股的事情。“钱多钱少都可以入股,社员不管份子多少,一样享受平等的权利”,他很诚恳地在答复着那个农民。后来,他告诉我那个衣服褴褛的农民是不久前刚从榆林搬来的难民,他是代表,还有别的难民想加入合作社呢!
  刘主任是一个中等身材的陕北农民,今年44岁了,有着高小的文化程度和丰富的办合作社的经验,最初他是南区合作社的会计,3个月后即被选为主任——直至现在。他做事耐心、仔细、为人勤俭,朴实,负责任,有魄力,是一个革命的实际主义者。
  “一不要开会,二不要摊派,只是根据群众的需要适当地提出口号——”他告诉我关于南区合作社征求社员入股的方式就是这样,并且举了几个例子。总之,人民需要什么,就以什么为号召,而且保证集股由合作社购买,可以优待,比市价便宜,于是老百姓根据亲身的经验,从切身的利益出发,都愿意入股了。据统计自1940年7月至1941年7月一年中,该社共节省群众消费(即抵制商人过分剥削)3.2万元,当然,老百姓会信赖它拥护它了!
  该社创办于1936年12月,当时仅有社员80人,股金159.3元(苏票),历时5年,已经有飞跃的进步与发展了。由简单的消费社开始,现已办成一个生产、消费、运输兼备的合作社了,计全社干部、工人、杂务人员共200余人,分社14个,运输大队1个,(分13小队),牲口200匹,1941年南区运公盐800驮,该社就代运了三分之二。
  刘主任和我谈起该社的特点:第一、深入群众,在群众中打下了坚实基础;第二、扩大股金方式多,善于灵活变化;第三、民主、肯吸收群众的意见……的确,这几点在别的合作社恰恰成为缺点了,怎么不落后于南区合作社呢!
  刘主任天天为社务而奔忙着,它经常到各分社巡视、检查工作,随时改正毛病,考察每个干部的特点与能力。他的气量很宽大,善于用人一技一艺之长,不仅用本地人,而且还吸收边区以外的客人。此外,他经常出没于群众中间,进行调查统计,征询群众的意见,替群众算帐,帮助解决困难……所以去年他当选为县参议员,他比谁都了解每家人的生活以及生产与消费的情况,它能事先估计到群众的需要,针对着群众的需要来进行生产,购买货品……因此,他并不象某些合作社主任那样的高高在上——“守株待兔”和“闭门造车”一般地没有进展,不求实际,而不为人民所欢迎呀!
  据说有不少合作社干部(甚至于主任)或因家庭生活无办法,或以为合作社无发展的前途灰心失望,都不想干下去了。然而,刘主任呢?他却这样在大会上说:“别把合作社看得很小,没有前途,相反的,咱认为合作社只要办得好,于人民有利益,使人民生活改善,安居乐业这就是一件大事!”的确,刘主任就是抱着这样一种愿望来替大众服务的人。他的脑筋里日夜盘算的就只有一个观念:怎样把合作社办得更好?
  (原载1942年2月7日《解放日报》)
  

南区合作社史料选/延安地区供销合作社,延安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编.—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