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运盐英雄张仁

啸天


  创造纪录的人
  张仁队长完成了他第12次运盐任务,最近才从盐池回到延安。当他率领着那一支31头牲口组成的运输队走进南区合作社的时候,骡子是得意地昂着头,队员们用笑语代替了嘹亮的山歌。他,和往常一样——黢黑的脸上笼罩着一层光辉,匆匆的走进帐房里,报告他又一次胜利地归来了。
  刘主任在那里告诉了他受奖为运盐英雄的消息,周围的人为他兴高采烈地喝彩。在蜿蜒600里的定延路上,他以勤劳的精神,丰富的经验和对于运盐事业的热情,创造了8个月运回12次,从去年5月到今年8月赚钱50万元的光辉纪录。这纪录,的过去群众运盐的历史上所未有的。
  张仁虽然在10几年以前就赶上牲口,奔波盐池,但是真正尝到它的好处,那是在革命以后,回忆到革命前的一段历史,他有趣地说:“腿也跑够了,光景始终过不好。”当然,过去的一切都不配和今天相比。过去的张仁一无所有,现在他到盐池一个往返,收入的财富数字要以万计。
  在合作中发展起来了
  “我的一生,都不会忘记了南区合作社!”张仁提到他个人发展,这样感慨地说。
  原籍榆林,家境贫苦,给人家做了两年放牛娃娃之后,16岁上第一次摸索上运盐生意——这是他19年前的一段历史。那时他缺少资本,没有经验,跟着村里人赶着3条又矮又瘦的驴子,从榆林到盐池,在那漫漫的沙流里奔波了4年,但是终于捐税太重,4年没有赚到利钱就歇业了。民国十七年上,全家搬到延长安全沟住。在安全沟,白天种地,夜里刨梢,终年不得休息。两年以后,才又买了两头毛驴,哥哥打柴,他每天就赶着牲口到延长城里去卖。到1935年,延长“红”了以后,他因为脑子里忘不了那丰富的盐池,终于又恢复了运盐的生意。这时他用4头牛,一年从盐池上运回3次,生意好的时候,每次可以赚回一头小牛,这时他想:“现在运盐的利钱大多了,如果我有再多一点的本钱多好呢?”但时机正巧,1939年他遇见了一个一起驮过盐的老相好,这便是南区合作社刘主任。当这位老相好向他宣布着一个计划的时候,他完全同意了。至今他还记得刘建章同志和他商量过的话语:“我们相跟上到盐池走了不只一次,我知道你是一个对运盐很有热心的人,现在盐池是我们自己的了,为什么我们不合起伙来好好搞搞!”就这样,他把自己250元的资本投进南区合作社里自己并且参加了南区合作社工作,第二年,250元的本息已经变成300元了,便与刘建申、刘永祥、王耀祖4个人,每人以300元做本钱,另外并吸收了光华商店3500元投资,买了11个驴子,于是南区合作社第一个运输队便从此诞生了。这个运输队用事实证明了集体经营比个体经营利润大,它第一年便赚回了比本钱多一倍的5000元的利润,于是运输队的基础更巩固了:它已经由驴子换成骡子了。
  到1941年7月,这个运输队的前任队长刘永祥把自己的职务交卸给张仁,从此张仁就正式成为这个运输队的主人和指挥者。我们假如说这个运输队的道路是一帆风顺是可以的,因为它由4700元起家,到今年6月初总结,已经发展成为91.78万元的巨大财富了。现在这个运输队拥有29头骡子和两匹马,它走在路上,长长的行列异常显赫。现在这个运输队是延安县运输大队里的模范分队,它一个骡子,平均可以驮盐240斤。
  他怎样带领自己的队伍
  和有经验的人谈谈,能够做一个运输队长固不容易,但作了队长,和每个队员弄好关系更不容易。这话有道理:队员们长期风尘仆仆,自然地养成一副暴脾气,走在路上,说说怪话还算小事,有时发起火来,甚至虐待牲口,致使牲口损伤,运输力减低。但张仁队里没有这样现象,我们在他们队里看到了最团结的榜样。队员们听说队长受奖的消息,个个喜出望外,连呼他为“好领导”。张仁说他自己,掌握了一个规律:要想发展,必须全队和和气气,赚钱是靠大家的力量。他因此自己虽然也是一副爽朗朗的直性情,但当有的队员因为小事发火,自己总是一副笑脸安慰着:“好好赚几个钱,一为公家,二为自己。”张仁在运输队里待人宽厚是有名的,每次定延路上往返,顺便给队员捎带点布匹,从甲地到乙地,赚上一二百元,人人有说不出的喜欢。站与站之间,一时买不到干粮,队员们往往爱说怪话,队长要顾及到,最好先拿钱来,要队员自己去买,队员买到更好,就是买不到手,心里也落个痛快。
  大队部里虽然规定每个队长有一匹马骑,但是张仁的马,总是队员骑两份,自己骑一份,临到一个站口,方才一马当先,自己先去安排草料,队员一到,帮他们抬下鞍架,喂一些草,自己虽然疲劳,却给队员多一片刻休息。
  我们再介绍张仁是怎样照管牲口的,他在喂的方法上很讲究:牲口刚上槽,槽里撒一把干格节,使它慢慢嚼,不喷气,否则牲口进槽如饿虎,气喘吁吁吞下出毛病。牲口上路,也有一定的艺术:“走头走得紧,压尾压得稳”,带头的放开脚步,后面的慢慢跟随,一个连一个,距离齐一,不拥挤,不赶硬路。
  张仁的骡子与另外分队的吃着同样数量的草料,它们同样作着艰苦的长途跋涉,但在这一队里,举目就可以看到一个特点:个个精神饱满,在棕红的皮毛上闪耀着亮晶晶的光彩。
  赚钱经验谈
  “为什么别人赚钱赚得少,你就能赚得多呢?”我这样向张仁请教。
  他说:要想多赚钱,须买好牲口。他顺便指给我一个能驮260斤的骡子和另一个能驮200斤的比较。两个吃用一般多,莫看区区70斤盐的差别,至少影响2000元的收入,特别定延路上草料贵,牲口一定要驮得多。他说:沿路草料,至今在价格上还相差很远,所以他每次动身,对于沿路的草料必先作一番周密的布置,一般说来安塞价钱最低,从安塞可以捎带驮运一部分,往上逐站寄放,以备回头取用,这样,草料的费用就可节省不少。他说:来回都要倒生意,他从来没有空着往返过一次。定边木料的价格高过延安10多倍,上行捎一程木料,利润足够维持单程路费,下来再捎带一两匹马,每匹马到延安也可以获利1万。他说:在盐池要装好盐,盐要白,粒要大,装得板板的,踏得实实的。他说……他的经验太多了。因为长期往返的结果,从延安到盐池,张仁有着一路好关系,一样的草料,别人买起来一百二三,他买起来只须100,他住过的店家,在他走后会自然地掰着指头替他计算行程:“张仁家队快回来了”,于是他们就把一切准备得非常周到。安塞城里有一家张二娃的店房,每次他都为张仁买好几秤草,几石料,张仁路过,驮上就走,从来用不着自己动手。他确实也给店家不少便利,每次起程,总先把帐算得清清楚楚。他有一个原则:“只准人短咱,咱绝不短人”,他有时看到店家手头狭窄,也曾和他们捎带点生意,分文不取。他有这样一个胸怀:“自己赚了钱,也让别人赚上点”,虽然他和记者谈话时下过一个注解:“咱拿小钱换他的大钱”。
  张仁多年来往返定延之间,每站只是住过一个店,他坦率的态度,爽朗的个性,已经和这些店家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他们是亲眼看到他从运盐的事业中发展起来的,如今,当他被奖为运盐英雄的时候,这些店家将沿路向他恭喜。
  (原载1943年9月11日《解放日报》)
  

南区合作社史料选/延安地区供销合作社,延安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编.—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