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学习陕甘宁边区史 发扬延安精神*

马文瑞


  (1993年12月4日)
  《陕甘宁边区史》,是建国后第一部比较全面反映陕甘宁边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内容与过程的史书。它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中列入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的陕甘宁边区研究所所长雷云峰研究员组织领导该所同志,经过长期苦心经营、潜心研究而获得此科研成果。我衷心祝贺这本书的向世。
  这本书,以丰富有价值的资料,较为翔实地反映了陕甘宁边区所走过的不平凡的道路,描绘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28年中,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历史时期的这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它的前身西北革命根据地是从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经过艰苦曲折的活动过程逐步形成的。陕北和陕甘边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经受了不同时期的多种锻炼和艰苦的革命斗争,经验是丰富而宝贵的。从1935年秋至1948年春的13年间,这儿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所在地,中共中央的政治、军事、统战、党务、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针政策在这里先行试验,然后向其他革命根据地推广,中央不仅在这儿领导全国各根据地与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战和革命斗争,同时也领导各革命根据地的党政军民“学会了治国安民的艺术”,把陕甘宁边区建设成为新民主主义的试验地、模范区与新中国的维形。在这里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各级各类干部、陆续派往各地开展工作。抗战8年,革命力量发展到19块根据地,120万正规军,121万党员,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尔后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违背人民意愿,悍然发动内战,陕甘宁边区仍然是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解放战争和革命运动的大本营。中央运筹窑洞,决胜千里,成功地指挥了人民解放战争、把红旗插向神州大地。所以,毛主席说:“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对于全国人民是有伟大贡献的。”
  毛泽东同志于1942年曾说:“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①这说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多么密切。以史为鉴,史为今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而来的。因此,陕甘宁边区的历史经验,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业,无疑是有参考价值的。特别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边区建设的许多重要论述与指示,标志与体现了我党对边区建设的客观规律的认识达到了科学的高度,从自由到必然的境界。如:毛泽东同志关于“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的论断,揭示了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之间的客观规律与辩证关系。又如他倡导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激励着边区军民与干部,“象生龙活虎一般征服一切困难”,胜利地完成自己光荣的历史使命。今天,虽然时代不同了,客观情况、工作任务和要求不同了,但边区过去的革命精神和建设经验,是永远值得借鉴学习与发扬。
  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制定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兰图光辉照耀下,出版陕甘宁边区史,将有利于把陕甘宁边区各级党政与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清正廉洁,艰苦奋斗,忠贞不渝坚持共产主义理想的献身精神;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继承和发扬起来,因而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牢牢掌握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同心同德,奋发图强,把我国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
  这本书,坚持历史唯物论与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秉笔直书,实事求是,适当地处理了边区与中央,边区与其他革命根据地、边区与外国、边区内部的革命与建设以及政治、军事,经济、文教等之间的关系。史论统一,观点鲜明,重点突出,注意了科学地总结经验、揭示客观规律,力求做到史为今用。
  这本书的编者付出了长期大量的辛勤劳动,阅读了大量的历史档案,编辑出版了《陕甘宁边区大事记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精选编纂。他们这种认真负责,踏实工作的态度与作风是难能可贵的。当然,尽管如此,仍难免还有疏露不足的地方,需要在读者帮助下,继续不断地挖掘史料,深入研究,充实和完善它的内容,更好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
  *这是马文瑞同志为《陕甘宁边区史》一书写的序言。
  注释
  ①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党史研究》1980年1期2页。
  

马文瑞论延安精神(下)/马文瑞著;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编.—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