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九章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一、召开七大的准备工作

申沛昌 任学岭主编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极其重要的一次大会。它以间隔时间最长(17年)、准备时间最长(14年)、会期最长(50天)、第一次正式悬挂党旗、唯一的一次没有共产国际参加指导、第一次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党的指导思想等为特征而载入史册,创下了我党历次代表大会的多项纪录。它也是中华民族的精英聚集一堂,为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而举行的一次盛会,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伟大的里程碑。
  一、召开七大的准备工作
  从1928年召开六大到1945年召开七大,其间历时达17年之久,但关于七大的召开动议则很早,会议的准备工作就进行了八次之多。
  1931年1月7日,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扩大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会上,有的代表提出召开紧急会议,中央总书记向忠发在会上作的中央政治局报告,提出:“为要使国际路线在中国党内得到根本的巩固,党现在就应开始准备七次大会”。六届四中全会决议案决定:“四中全会认为必须召集党的第七次全国大会,委托新的政治局开始必须的准备工作,以保障这次大会要有各地党部的好的代表,要有对于苏维埃运动经验的郑重的总结的可能,要有对于工业中心党的工作经验的郑重的总结的可能,要通过党的党纲和其他文件。”此后不久,由于国民党军队连续对中央苏区发动“围剿”,战事连绵不断;党的最高领导机构中连续出现顾顺章、向忠发被捕叛变事件,中共中央在上海站不住脚,被迫转移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撤出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等原因,召开七大之事便被搁置下来。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日渐安定。1937年7月7日,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在同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召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要求“在最近期内”召开七大,并初步规定了七大的主要任务和议事日程。会议决定成立七大筹备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王明为书记;毛泽东、王明、张闻天、陈云、康生5人组成秘书处,毛泽东、王明、朱德等25人组成七大代表召集委员会。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筹备委员会事实上并未开展工作。
  193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了召开七大问题。这次会议提出,中共中央应“立刻进行具体准备”,包括发表为召开七大告全党同志书和告全国同胞书,给各地党组织发出关于七大准备工作的指示,成立大会各主要议程的报告草案委员会,责成政治局及中央同志起草报告提纲。会议结束后,任弼时受中共中央派遣前往苏联,向共产国际介绍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4月14日,任弼时向共产国际报告说,中共中央决定于半年之内召开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希望共产国际派人指导。
  1938年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召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提出“在不久的将来”召开七大,大会的中心任务是讨论坚持抗战,动员全民族的一切积极力量,争取和保证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问题。会议也初步规定了七大的主要议事日程,并对代表名额的分配及代表产生办法做出了若干规定。
  1939年6月14日、7月21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两次向各地党组织发出如何选举七大代表的通知,并要求9月1日前选举出代表:总数约为450人(7月21日的通知又作了补充:“各地除照数选举正式代表外,并应选出三分之一的候补代表[总数为一百五十人]。遇正式代表因工作不能出席时,候补代表可按次递补为正式代表,在未得补为正式代表之候补代表亦可出席大会,但无表决权),其中北方局74人,八路军95人,新四军50人,南方局(包括四川在内)56人,边区(包括中央机关、留守兵团在内)100人,中原局50人,陕西省委15人,华北3人,东北3人,新疆、兰州4人;强调代表为一年以上党龄、政治上绝对可靠的正式党员,代表一般年龄在20岁以上;”代表成份依照六中全会之决定,尽可能求得工人百分之二十,妇女、青年百分之十,工人成份尽可能求得其中有大城市、大产业、铁路、海员、矿山等工人参加,但必须注意代表质量和当地党的具体情况,郑重选择,不得滥竽充数。然而,从这时起,国内形势又发生变化,国民党顽固派相继发动了两次反共高潮,中共中央把主要精力放在领导各地打退反共高潮和粉碎日军“扫荡”上,召开七大的筹备工作受到影响。
  打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后,在1941年3月12日的政治局会议上,中共中央决定,召开七大的一切准备工作要在1941年“五一”劳动节前完成,初步议定“五一”劳动节开会。这次政治局会议还决定,七大议程主要为三大报告,即由毛泽东作政治报告,朱德作军事报告,周恩来作组织报告。会议还审查了代表情况,重新指定个别代表,确定了大会秘书处等会议机构,宣布任弼时为大会秘书长,王若飞、李富春为副秘书长。这次会议后,一部分代表陆续到达延安。但是不久,中共中央又决定七大延期召开。1941年9月政治局会议后,曾打算在1942年上半年召开,后因部署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和其他工作而再次推迟七大召开的日期。
  1943年7月1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向政治局提议,在8个月至9个月内召开七大,并指定各主要抗日根据地的一些负责人赴延安参加七大。8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发出《关于七大代表赴延安出席大会的指示》,决定七大改在年底举行,并特别指示彭德怀、罗瑞卿、蔡树藩、薄一波、聂荣臻、吕正操、朱瑞、苏振华等“来延诸人交代职务后即行动身,近者九月内,远者十月内,到达延安参加预备会。”其他出席大会的代表也必须于最近期限内启程。不久,由于中共中央政治局重新召开整风会议,要求党的高级干部学习党史,七大再次延期。
  1944年5月,整风运动进入总结阶段,全党思想空前统一。5月1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立即着手召开七大的各方面准备工作,在7个月内开预备会议,8个月内开大会;本月内将大会报告及指定发言的提纲写出,6月上半月写成文字;预备会开1个月,正式大会一部分公开举行,并可邀请党外人士参加。这次书记处会议确定:军事问题报告委员会成员为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陈毅、叶剑英、谭政、徐向前、贺龙、聂荣臻,由朱德负责召集;组织问题报告委员会成员为刘少奇、周恩来、彭真、高岗、谭政、王若飞,由刘少奇负责召集;党内历史问题决议准备委员会,由任弼时负责召集;周恩来准备在七大上作关于统一战线工作报告,以周恩来、邓颖超、陈毅、王若飞、薄一波、贾拓夫、林伯渠、林彪为成员,由周恩来负责召集。会议还决定,在七大前召开六届七中全会。5月19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又决定,5月21日(星期日)召开六届七中全会第一次会议(下午一时在杨家岭举行)。一再延迟的中共七大,至此终于提上了日程。
  六届七中全会从1944年5月21日开到1945年4月20日,共11个月,是党的历史上中央全会开会最长的一次。六届七中全会为什么开那么长?主要是准备七大,起草七大的各种文件,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形成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这个过程中,也是进一步培训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过程,使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能够学习掌握和熟练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学习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能够掌握和贯彻七大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统一战线路线、组织路线等路线、方针、政策。七中全会实际上是一次深入学习的会议,使广大干部、党员统一到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旗帜下。
  七中全会期间,筹备七大的工作抓得更紧了。1944年5月21日,七中全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通过:由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周恩来组成七中全会主席团,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及七中全会主席团主席。会议决定,在全会期间由主席团处理日常工作,中央书记处及政治局停止行使职权。会议同意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提出的关于党内历史问题的六点意见,并形成决议。会议通过七大的议程及报告负责人,政治报告——毛泽东,组织及修改党章报告——刘少奇,军事报告——朱德,党的历史问题报告——任弼时,统一战线报告及公开讲演——周恩来。除政治报告不设准备委员会外,会议同意中央书记处提议的其他四个报告的准备委员会的名单。
  1945年3月16日,七中全会召开主席团会议。会议决定:“(一)于二十五日前做好召开‘七大’的一切准备工作,二十六日正式开会。(二)拟向大会提议由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康生、高岗、陈毅、陈云、林伯渠、董必武、彭真、洛甫、徐向前、贺龙等十六人组成大会主席团;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人为主席团常委,处理中央日常事务。(三)大会开幕典礼程序为:毛泽东致开幕词;推举大会主席团及正副秘书长;通过大会议程;朱德、林伯渠、周恩来等发表演说;推举代表资格审查及政治、军事、党章、历史等委员会。大会正式议程为:(1)毛泽东作政治报告;(2)朱德作军事问题报告;然后进行大会发言。重要发言有:周恩来报告统战问题,彭德怀报告华北情况,陈毅报告华中情况,高岗报告陕甘宁情况。(3)党章问题报告及讨论。报告人:刘少奇。(4)党的历史问题报告及讨论。报告人:任弼时。(5)通过各种问题决议及通电。(6)选举中央委员会。”
  1945年3月25日,七中全会召开主席团会议。会议决定:“关于历史问题决议改在七中全会上讨论通过,先召集四五十人的座谈会征求意见;为求得七大能集中注意力去讨论当前问题(即政治、军事、组织报告),原先拟定许多同志发言的办法取消,到会代表可根据这几项报告所提出的问题,正面地联系当地实际情况发表意见,希望在七大上不涉及历史问题,以免妨碍集中注意当前的全国问题。”
  1945年3月31日,七中全会召开全体会议。会议讨论和决定:“会议议题主要是通过政治报告、党章(草案)。会议经过讨论,一致通过毛泽东准备在七次大会的政治报告中所提出的方针和刘少奇准备提交七次大会讨论的党章(草案)。会议决定,为着使‘七大’集中力量讨论当前的政治、军事、组织问题,在取得各代表团同意后,准备将若干历史问题的议案提交七中全会下次会议讨论和通过。”毛泽东在会上指出:把历史决议委托给七中全会解决比较好,以便‘七大’集中力量来解决抗战建国的任务。“如果用大会这个武器,势必扯上两三个星期,转移了中心目标,而结果仍不会超过现在的草案。”“七大的方针是解决已经成熟的问题”。
  1945年4月20日,七中全会召开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内容是:“讨论通过朱德向‘七大’所作的军事问题报告、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向‘七大’提出的议事日程、‘七大’主席团名单、‘七大’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名单及‘七大’会场规则。经过讨论,会议一致基本通过《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致通过朱德拟向‘七大’所作的军事报告和七中全会主席团提出的‘七大’议事日程、主席团、常务主席团、秘书长(正任弼时、副李富春)和以彭真为主任的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名单。在讨论《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时任弼时首先代表七中全会主席团作了说明:(一)决议主要是讲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期间党的历史若干重大问题。抗日战争时期的问题留至以后解决。(二)解决历史问题的方针是弄清思想、团结同志,分析错误的内容与根源,而不着重个人的责任。(三)第二次草案与第一次草案的主要区别是确定王明的《为使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与四中全会是第三次‘左’倾路线的起点,第三次草案是把第一、二次的八点改了一下,把毛主席的思想从正面加以强调说明。(四)各代表团对第三次草案还有些意见,准备再修改时考虑采纳。(五)王明写的声明,也对决议草案表示拥护,我们欢迎他的这个态度,希望他在以后行动中加以实现,不断进步。”
  1945年4月21日,七大预备会议召开。任弼时在会上对召开七大的筹备工作作了如下说明:
  从“六大”到“七大”,已将近十七年,照讲“七大”早应举行,但因战争关系,交通分割,迟至今天才开。这固属缺点,但也有其积极方面,在延期当中,(一)准备了发展了我们的力量;(二)使党的思想更加一致。
  首先在此期间,我们力量的发展。“七大”是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会议决定准备召集的,当时党员全部只有五六万人,八路军、新四军合起来不超过十万人,根据地只有陕甘宁边区和晋冀察边区初具规模,其余的均在创造的开始。现在党员有百二十余万,军队近百万,人口近万万,政策是正确的,经过锻炼,已成为全国政治的决定因素。“七大”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开的,其意义与作用是非常大的。
  其次思想上的准备,在这方面的收获也是相当伟大的。从“六大”到“七大”,党内思想是相当混乱的,在全党占过统治地位的错误,有立三路线及苏维埃后期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而毛主席的思想和路线是受到压制的;这种情况直到遵义会议才改变过来,但小资产阶级思想在党内仍很严重。一九四一年毛主席指示中央政治局的第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思想领导,一九四二年毛主席的整顿三风的报告后,开始整风运动,接着是路线学习、审查干部;这一切使党内思想一致,小资产阶级思想和地盘缩小了,审查干部使党的组织上更纯洁,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是空前团结的反映。这将使“七大”的决议更能贯彻执行。这种思想上的准备,时间经过三四年,其意义是非常伟大的。
  任弼时还就七大代表产生的经过、七大的议事日程和报告草案的准备情况作了说明。
  毛泽东在会上作了《七大工作方针》的讲话,提出七大的工作方针:“团结一致,争取胜利。”毛泽东满怀深情地追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24年的斗争历史,指出:“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①最后,毛泽东号召:“我们要继续抓紧马克思主义的武器,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全党团结如兄弟姊妹一样,为全国胜利而奋斗,不达胜利誓不休!”②
  ①《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92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00页。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简史/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延安大学陕北文化研究院,延安大学中共党史研究院编;申沛昌,任学岭主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1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