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下篇 第六章 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与延安精神

梁星亮(执行),杨忠虎,宋炜


  延安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作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它是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实践的产物,又为党的局部执政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延安精神“过去是、今天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必须大力发扬延安精神”,“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延安精神都不能丢。”①
  一、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中培育了延安精神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十多年艰难曲折的道路,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使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特别是形成了与延安精神一脉相承的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井冈山根据地点亮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也诞生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勇创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就是把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持正义的事业必将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实践中,继承了中国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岗位形成具体的精神形态,这些具体的精神形态,既包括英雄群体的精神风貌,也包括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还包括党的领袖们的精神风范等。这些具体的精神形态,反映了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实践中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思想品德、行为准则和工作作风,最终汇聚成中国革命精神的结晶——延安精神。
  1.延安时期英雄群体的精神风貌。党的执政,在一定意义上是党的代表们代表党在政权中执政。党的代表们在执政时不仅要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要把党的执政理念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上,“提起自己的无限的积极性和忠诚,成为实现这些具体目标的模范”。②党的延安时期是英雄群体辈出的时代,也是铸就众多崇高群体精神的时代。
  抗大精神。延安时期,为了给抗日战争培养大批政治、军事、文化人才,党先后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创办了30多所院校,而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以下简称抗大)是其突出的代表。抗大坚持毛泽东制定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继承和发扬党的革命传统,创造了抗大精神。这种精神所要求的是“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建设新中国而永不退缩,勇往直前,要坚决地为全国四万万五千万同胞奋斗到底!”③抗大精神体现了为崇高理想英勇奋斗的精神。
  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1942年毛泽东在《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一文中,列举了延安县同志们如何解决开荒问题、如何解决难民问题和如何改造二流子问题的典型事例。毛泽东在对延安县同志们的工作进行了表彰后,对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进行了全面地阐述,指出:“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完全是布尔什维克的精神。他们的态度是积极的,在他们的思想中、行动中,没有丝毫消极态度。他们完全不怕困难,他们像生龙活虎一般能够征服一切困难。”④毛泽东把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概括为:积极负责的精神;征服一切困难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联系群众的精神。
  延安整风精神。从1941年5月到1944年4月的三年期间,党中央领导全党进行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其主旨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主要是反对主观主义,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学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贯穿于延安整风的全过程,使中国共产党人在整风中实事求是地修正错误,实事求是地整顿“三风”,实事求是地兴起了调查研究之风,从而使延安时期成为党的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延安整风精神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
  南泥湾精神。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特别是1941年和1942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进行大规模的“扫荡”和“蚕食”。同时,国民党顽固派也屡屡制造反共磨擦事件,抗日根据地的形势日益恶化,“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⑤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减轻人民的负担,“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就成了克服严重困难的唯一出路,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其中八路军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最为典型,全体官兵经过两年的奋战,把一个曾经是荒山野草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江南。南泥湾精神充分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创业精神。
  2.延安时期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根本目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党不仅关注人民的经济利益和要求,也关注实现人民在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利益和要求。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的方针指引下,陕甘宁边区和各根据地涌现出了一大批为群众服务的模范党员和干部。白求恩和张思德是延安时期众多群众英雄中的杰出代表。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是存在于平凡生活和普通人群中的崇高精神,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巨大的影响力。
  白求恩精神。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领援华医疗队来到中国,1938年春到延安,不久奔赴到晋察冀边区工作。白求恩除了医术精益求精、工作认真负责外,还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1939年11月,白求恩在手术中不慎受感染而以身殉职。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亲笔写了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和工作热忱。”12月21日,毛泽东又写了《纪念白求恩》的著名文章,号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毛泽东指出:“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⑥白求恩精神体现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
  张思德精神。张思德是四川仪陇县人。刚年满17岁就参加了工农红军,后来随红军长征到陕北。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春调到中央军委警卫连工作。1944年奉命去安塞县山中烧木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9月8日,中央直属机关举行追悼会。毛泽东为张思德亲笔写下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致敬,”并作了《为人民服务》的讲演,对张思德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⑦张思德精神体现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愚公移山精神。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神话故事。1945年6月,毛泽东以《愚公移山》为题在党的七大闭幕式致闭幕词,指出,“我们宣传大会的路线,就是要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首先要使先锋队觉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但这还不够,还必须使全国广大人民群众觉悟,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去争取胜利。”中国共产党就像愚公一样,下定决心,要挖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两座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⑧愚公移山精神就是不怕牺牲、排除万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
  3.延安时期党的领袖们的精神风范。延安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党的领导人,与在各自岗位上艰苦创业的英雄群体和英雄模范人物齐心协力,奏出了中国革命的时代强音。党的领袖们积极培育和躬行实践的革命精神,形成了伟人的精神风范,同时使领袖们顽强的意志、高尚的品质、优良的作风、先进的理论、缜密的逻辑思维等融入了延安精神,是人们崇尚和学习的楷模。
  毛泽东不仅重视培育革命精神,而且成为躬行实践革命精神的典范。毛泽东曾经说过:“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⑨在思想上,他大公无私,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工作上,他夜以继日,兢兢业业,重视调查研究,不断创新;在生活,他艰苦奋斗,与战友、群众同甘苦,从不特殊;在生产劳动上,他积极参加,开荒种地,栽树种草,施肥浇水,被评为大生产运动的特等模范。毛泽东培育和缔造了延安精神,在一定意义上毛泽东就是延安精神的化身。
  朱德身为八路军的总司令,以谦虚好学而著名,在延安开展的学习运动中,他被誉为“模范学生”。在一次学习总结大会上,他说:“大家说我是个模范学生,老实讲,算不上。我只知道一句俗话:‘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⑩他领导大生产运动,带头拾粪种菜。在生活上,他是艰苦朴素的表率,衣服和鞋袜总是补了再补,始终保持着普通农民的本色。当时有人赋诗赞誉朱德称:“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田舍翁。”他经常教导战士们:“我们军队要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要和人民群众一样生产和节约,不能搞特殊化。这样,我们的军队才有力量,才能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革命的胜利。”(11)
  周恩来身居高位,却过着平民一样的生活,始终与群众密切地相处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他亲自为伤员抬担架,为自己的警卫员打草鞋。在周恩来身上,为人民服务完全是一种自然境界。他说:我不再追求什么个人的幸福,我的个人幸福就在大家的幸福里头;我不再有什么个人的要求,我的要求就在大家的要求里头。(12)他严以律己,克己奉公,日夜操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他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密切联系群众、实事求是的作风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不仅成为党的精神财富,也成为党的领导干部在执政实践中学习的楷模。
  延安时期,还有有“老黄牛精神”之称的任弼时、有“人民的勤务员”之称的刘少奇、有“立党为公”之称的张闻天等,他们都具有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具有密切联系群众、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废寝忘食的工作作风,在各自的岗位上塑造了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
  延安时期,徐特立、林伯渠、谢觉哉、董必武、吴玉章是德高望重而深受全党敬重的“延安五老”。他们虚心学习、勤奋工作,服从纪律、联系群众,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甚至比有的青壮年党员还要积极,还要认真。徐特立被称为“艰苦卓绝人中牛”,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腰间经常挂着几本书,两个馒头,一个茶杯,一双筷子,到处搞宣传,做工作。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是勤政廉政的模范,它的座右铭是“为人民服务,为世界服务”。“延安五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为人民的利益着想,他们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谈话,了解群众的疾苦,倾听百姓的呼声,真心实意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他们的崇高品质和优良作风是延安时期“全党自我牺牲和艰苦奋斗作风的模范”,集中体现了竭尽忠诚、含辛茹苦、勤政为民的崇高精神。
  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中孕育出来的各种精神形态,经过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逐步融合成完整的精神体系——延安精神。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对延安精神作了高度的概括,他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13)党的七大使延安精神成为内容丰富、结构缜密的理论形态,不仅涉及工作作风方面,而且涉及思想作风方面和政治作风方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形成完整的系统并且达到成熟。2002年,江泽民把延安精神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14)使延安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内涵更加丰富。
  ①2002年4月3日《人民日报》。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63页。
  ③④《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9、458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2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0页。
  ⑦⑧《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4、1101-1102页。
  ⑨《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2页。
  ⑩转引自:《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览巡礼》,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4页。
  (11)黄宏主编:《延安精神》,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32-233页。
  (12)黄宏主编:《延安精神》,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1页。
  (13)《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3-1094页。
  (14)2002年4月3日《人民日报》。
  二、延安精神为党的局部执政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历程中极其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培育和形成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尤其是近代以来民族精神的积淀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力量的彰显和弘扬,是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在理想信念、精神风貌、思想作风等方面的结晶。它产生于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实践中,又贯穿于党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全过程,也为党在延安时期的局部执政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1.延安精神为党的局部执政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政治方向是指人们的政治理想、革命信念和奋斗目标。无产阶级的政治方向,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延安精神所昭示的政治方向就是无产阶级的政治方向,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治方向,以及对革命理想的坚定不移和不懈的追求。具体体现在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中,体现在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切为着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上,体现在为建立独立、自由、民主、和平的新中国的征程中。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了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团结全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掀起了抗日救亡的热潮。延安成为中华民族的希望,成为抗日战争的指导中心。由此吸引了一批批有志之士来到这里,寻求抗日救国的真理,寻找未来中国的希望。“割掉皮肉还有筋,打断骨头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这就是当时革命青年爱国主义情感的真情表露。正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旗帜的感召下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引导下,人们才自觉地汇聚在宝塔山下,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贡献自己的力量。
  延安时期,党始终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使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纲领、步骤有了清楚的认识,坚信共产党所从事的事业的正确性,进而激发起他们必胜的信念。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对正确政治方向的执著与坚定,使他们任何时候都能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顽强的毅力去面对艰难困苦。他们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坚定的乐观主义精神,折射出时代的光辉和共产主义的精神风貌。
  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中,正是由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中华民族救亡的最前列,高举抗日救国的大旗,建立巩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党就提出“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的口号,到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几年间,党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引下,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始终如一地贯彻执行。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人坚信,“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加上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便一定能够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解放的新中国。”①坚决反对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主张实行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全面抗战路线,坚决抵抗日本侵略者。抗日根据地军民对日军的“扫荡”和“蚕食”,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磨擦行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度过难关,最终取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战胜利后,在中国革命处于两种前途、两种命运抉择的关头,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建国,实现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坚持内战、独裁的政策。中国向何处去?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政治问题。实现独立、自由、民主、和平,是中国共产党当时追求的最大政治目标。为避免内战再起,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团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积极参与政治协商会议工作。在谈判中,中国共产党作出很大的让步;为团结各种社会进步力量实现民主建国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以极大的诚意和耐心争取民主党派与民主人士。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之所以能够与中国共产党相濡以沫,每每在重大历史关头坚定地支持中国共产党,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有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历史一再证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革命政党的首要问题,有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真正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能在革命战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就能最终取得国家政权。
  2.延安精神为党局部执政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延安精神是伴随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而形成,并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逐步走向成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延安精神的精髓。毛泽东曾经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②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坚持以社会实践作为检验的标准,从而保证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正确性和贯彻执行的积极效果。1935年12月,党在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决定将“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的口号,并改变不适用抗日要求的部分政策,使自己不但是代表工农的,而且是代表全中华民族的。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上走出苏维埃模式的重大步骤,为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37年2月,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中共中央在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中,表示愿意将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并得到国民政府的确认。这样边区政权取得了合法地位,同时又保证了自己的独立自主。
  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中,通过抗日民主政权的选举,一方面使自己的执政更具有合法性;另一方面也探索在中国民主执政的新道路。陕甘宁边区原来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区,可以说是文化荒漠,客观上不具备进行民主选举的条件。但民主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只要给人民以充分的实践机会,人民就会逐步学会并熟练地运用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在实际选举中,结合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文化落后的实际,边区政府按乡、行政村或自然村、居民小组,召开选民大会集中进行选举;对于地广人稀、集中选举困难的则采取分散投票的办法,识字、会写的采用写选票的方式,识字不多的或文盲,则采用画圈、画杠、点洞、投豆、投纸团等方式代替。在陕甘宁边区三次普选中,平均80%的选民参加了投票,有的地方高达95%。这在居住高度分散的农村而且大多数农民是文盲的状态下,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开中国政治生活民主化的先河。
  延安时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成为广大干部的行为规范。周恩来说:“说实话,鼓实劲,做实事,收实效。这四句话归纳起来就是:实事求是。”③言行一致,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诚恳务实,使许许多多共产党人具有实事求是的人格魅力。1940年,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中开始实行“三三制”政权体制,但许多干部对实施这一体制不理解,有的干部想不通。后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上对“三三制”政权体制作了详尽的说明,指出:“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任何政党的政策如果不顾到这些阶级的利益,如果这些阶级的人们不得其所,如果这些阶级的人们没有说话的权利,要想把国家事弄好是不可能的。”④毛泽东提议,在这次参议会选举边区政府主席和副主席时,两个副主席中一定要有一位非党的进步人士充当。经过无记名投票,选举林伯渠为边区政府主席,米脂县的开明绅士李鼎铭先生为副主席。在选举边区政府委员18人中,共产党员人数有7人,超过了“三三制”的规定,共产党员徐特立立即申请退出,按得票多少的顺序,由一名非党人士递补。毛泽东和徐特立的真诚,感动了许多中间人士,也鼓舞了他们参政议政的热情和信心。
  总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创新的精神贯穿于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方方面面。脱离了实事求是精神,虽然做到艰苦奋斗,但不能排除万难,取得胜利;脱离了实事求是精神,所谓的改革创新必然是盲目蛮干,也难以成功;脱离了实事求是精神,也无法做到尊重民权,顺应民意,集中人民的智慧,也不能做到对革命事业的真正负责;脱离了实事求是精神,批评与自我批评就达不到既团结同志又纠正缺点的目的。
  3.延安精神确保了党局部执政的根本目的的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它要求共产党人的言论行动,必须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⑤党在延安时期的局部执政中,首先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制定大政方针。在抗战全面爆发之际,党从全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全面抗战的主张,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同情和支持。党在各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激发了他们的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对付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和各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党发动大生产运动,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党的领导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校师生普遍参加劳动,大大改进了党的工作作风,加强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密切了党政军民关系。党领导边区和根据地还开展了民主选举运动,建立了“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参政、议政的机会和权利,加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有效监督,保证了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实现。
  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实践中,不仅重在抓大事,而且表现在注意群众的实际生活等小事上,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体现于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的衣、食、住、行和柴、米、油、盐之中。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在枣园居住时,始终把自己作为枣园一个普通的居民,一再叮嘱乡长开会时把他们叫上,并经常与当地群众密切往来,逢年去给群众拜年,还给枣园的老农祝寿。在党的领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普通党员、干部、战士都把发扬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当时,党中央和边区政府极为关怀边区人民的生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农忙时,机关干部、部队战士和学生下乡帮助群众耕种收割;受灾时,带头节衣缩食,发放救济粮款,把群众的衣、食、住、行挂在心上,尽量加以妥善解决。总之,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历史,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从而使延安时期成为党的历史上党群关系最密切,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最好的时期之一。
  4.延安精神为党的局部执政提供了优良传统和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一种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的创业精神,是一种不怕苦、不怕死的拼搏精神,是为了建立美好社会,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革命英雄主义,是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中能够战胜一个又一个强敌,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一直保持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中,党的领导人不仅首倡艰苦奋斗精神,并带头身体力行。抗日战争期间,美国记者斯诺正是从毛泽东居住的简陋窑洞、周恩来睡的土炕、彭德怀用缴获的降落伞缝制背心等平凡小事上,洞察出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伟大力量,感慨地称之为“东方魔力”,并以此断定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光”。毛泽东像普通百姓一样过着俭朴节约的生活,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补丁衣服。斯诺是这样描述的:“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千万次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他所有的财物却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之衣物。”⑥1942年抗日根据地面对严重困难的局面,毛泽东很有信心说:“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会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定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要以自力更生为主。”⑦正是靠着这种“东方魔力”,陕甘宁边区实现了生产自给,1943年共生产粮食184万石,除去总消耗162万担,余22万担。此外,边区还建工厂,办商店,有了自己的公营工业,解决了日用品的供给,实现了丰衣足食。党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大生产运动的初衷是解决生存问题,但由此在全社会铸造出一种为实现崇高理想而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自立自主、自尊自爱、能动创造、自我解放的主体精神,一种不怕苦、不怕死、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的创业精神。这一精神逐渐成为党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精神动力。
  由于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不仅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而且外部的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边区的坚持抗战和清明的政治,一直吸引着中外人士的目光。美军观察组成员在其报告中对中国共产党评价是:“青春,有活力,智慧充沛,训练精良,信仰坚定,自信、坚韧、实际、自我检讨、态度科学、有适应力、有制度、有条理、有诚笃与团结之精神,民主态度、廉洁”。“共产党的政府和军队,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一次受有积极的广大人民支持的政府和军队。它们得到这种支持,是因为这个政府和军队是真正属于人民的。”⑧通过这些报道,许多中外人士对中国共产党、对陕甘宁边区政府、对边区的社会状况有了比较真实的了解,使中国共产党及其边区政府获得了国内外人民的认同和支持。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53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2-523页。
  ③《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50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8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1095页。
  ⑥转引自黄宏主编:《延安精神》,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7页。
  ⑦《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览巡礼》,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0页。
  ⑧雷云峰总编:《陕甘宁边区史》抗日战争时期(中、下篇),西安地图出版社1993年版,第391页。
  三、新时期发扬延安精神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意义
  评价延安精神的历史价值,不能只停留在它辉煌的过去,我们还要充分发掘出它的时代价值,以便更好地服务今天、筹划未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取决于诸多因素,而最关键也是最基本的是要结合新的实际,解决好执政目标、执政基础、执政能力的问题,而这三者要解决好,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延安精神的发扬光大。
  1.发扬延安精神,有利于促成党的执政目标的实现。发扬延安精神是执政目标本身的内在要求,同时,延安精神又是推动党的各项目标实现的精神力量。发扬延安精神和实现执政目标,都要求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归结到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归结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归结到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来。因此,发扬延安精神与党的执政目标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延安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信念坚定、实事求是、关心群众利益,他们没有因为环境艰苦而忘记了远大理想,失去了斗志和信心,也没有脱离实际,离开现实的奋斗而空谈远大理想。毛泽东当年评价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完全是布尔什维克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于那些一遇到困难就唉声叹气,就缩手缩脚的人们,对于那些办事不认真,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的人们,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在这种精神下,延安县同志们没有一件事不是实事求是的。他们对于他们所领导的延安全县人民群众的情绪、要求及各种具体情况是充分了解的”,“我们希望全边区的同志都有延安同志这样的精神,这样的工作态度,这样的和群众打成一片,这样的调查研究工作,因而也学会领导群众克服困难的马克思主义的艺术,使我们的工作无往而不胜利”。①我们今天重温毛泽东这段话,倍感亲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今天谋求执政地位的巩固,最需要的正是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正是积极进取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正是与群众同甘共苦、打成一片的领导作风。
  2.发扬延安精神,有利于促使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并非为执政而执政,根本目的还是要通过执政的手段更好地实现伟大理想,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一是善于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二是善于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毛泽东曾经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②我们取得政权以后,为了谁、依靠谁来执政?如何才能巩固执政地位?说到底,还是人民群众,还是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实际工作中,让人民切身感受到党是靠代表、维护其利益和要求而扩大执政的社会基础,是靠其宗旨的先进性而得人心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执政和地位稳固的问题。否则就会失人心,不仅不能巩固执政地位,甚至还会丧失执政地位。世界上一些从前长期执政的老党、大党的垮台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执政达73年的苏联共产党以及连续执政达71年的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下台的原因,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丢掉了自己的理想,放弃了捍卫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权力,造成了社会基础的分化,未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支持,导致党执政资源的大量的流失,教训是极其深刻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住一次次历史关头严峻的考验,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延安精神这个我们特有的政治优势。
  3.发扬延安精神,有利于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大幅度提高。首先,延安精神作用的发挥,本身就是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延安精神是党的其他方面执政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促进力量。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概括的讲是指以总览全局、协调各方为原则,领导人民执掌国家政权以及运用国家政权实现执政目标的能力。具体讲包括: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③然而,所有这些能力的充分发挥,都离不开思想引导的能力和精神凝聚的能力。因为人们的政治活动、政治行为总是受政治思想、政治感情、政治心理的支配和驱使的。革命精神以其特有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往往能够激活党的理论、纲领和路线,使一个党焕发出生命力。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着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中,使党的优良传统能够顺应世界进步趋势,实现与现代经济、现代科技、现代政治的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真理与共产党人人格的统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科学理论与革命精神的统一,执政党就一定能够永葆先进性,就一定能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使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治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这就是新时期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基本内涵,而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最基本价值观的体现,其历史价值亦包含其中。
  (西安财经学院 阎团结)
  ①《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58-459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
  ③《〈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
  

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局部执政史论/梁星亮(执行),杨忠虎,宋炜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