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我纺的线只够二等”

延安精神研究会编


  历史虽然进入了八十年代,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厅里陈列的周恩来用过的纺车,仍然在激励着人们。当我们看到这近似原始的纺车,就想到周恩来那伤残的手是多么有力量啊。
  那艰苦而充满朝气的1943年,正是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朝着全部自给、半自给的目标前进的日子。
  周恩来从重庆回到延安,顾不上休息,就和任弼时等领导同志一起到枣园的中央机关和部队中,和大家一起参加劳动。
  他看见男女老少每人一辆手摇纺车,纺线、纺毛、织布、织呢、做衣服,他也向任弼时提出要一个纺车。王震同志知道后,从南泥湾给送来了纺车。周恩来见到纺车,高兴极了,“这下可解决我的问题了!”他一面劳动,一面积极地向纺线技术好的同志学习,不断钻研技术。在很短的时间里,他不仅自己熟练地掌握了纺线的整套技巧,还和任弼时一起领导大家总结经验,改革设备,提高纺线技术水平。
  周恩来和任弼时纺出的线又快又多,又细又匀,不一会儿,锭子上就结成了一个沉甸甸的大白果。很多同志都围拢来看,称赞他纺的线够头等标准。周恩来却谦逊地说:“请你们严肃认真地评一评,我纺的线只够二等标准哟。”
  任弼时从周恩来的纺车锭子上摘下纺好的线,仔细地看后,说:“你纺的线够上头等了,不信请大家评评。”
  大家把线穗传来传去看着,都说“完全够头等纺的标准。”
  周恩来又笑着说:“我这个纺线新手,技术还不熟练,也不巩固,很可能出次品。自己随时随地警惕一点好啊!”
  说罢又继续纺了起来。任弼时关心地对周恩来说:“你的右臂不好,今天劳动这么紧张,就不要干了吧!”周恩来笑着说:“我这只手已经劳动成习惯了,酸痛一会儿就过去了,大家辛辛苦苦地干着,我能不干吗!”他的精神感动了大家。
  

延安精神颂——延安时期领导人的优良作风/赵生明、任景信执笔,延安精神研究会编.—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04

您是第 位访客!